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章倭国挑衅 欲要亡国(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臣等附议,国难当头,应采取兵税!”


立刻,便有大帮的大臣出列,赞同崔挹的提议。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战乱频繁,各种赋税也变多。


兴盛年代,各种建筑繁荣,百姓亦要服众多劳役。


事已成定局,想要拿出更多的钱粮,还是需要从百姓的身上压榨而来。


兵税确定,压在唐民身上的大山又重了几分。


两者相较之下,辽东半岛上的百姓,却是在今年迎来了历史上的丰收,虽不说上富裕,但亦足以撑过漫长的冬季,不至于像之前那般担惊受怕。


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是足够的,以前只不过被上层垄断了大部分,他们享受着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补给,而底层得到的物质,也许只能堪堪过活。


一旦遇上突发事件,就会家破人亡。


啪啦!

https://m.9biquge,com

皇宫内,火花四溅,温暖宜人。李承乾舒适地躺在贵妃的玉腿上,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神情,尽情享受着这份柔软的触感。


过去的几个月里,虽然高句丽境内并未出现重大动荡,但仍有一些小波折不断发生。不过,裴行俭、李震等得力将领们都能妥善应对这些问题。


因此,李承乾开始放松心情,享受生活。他时常光顾高藏的后宫,而眼前这位女子正是高藏最宠爱有加的妃子,天生丽质,惹人怜爱。


咔!


随着一声轻微的响动,林志轻轻推开宫门,小心翼翼地迈步入内。


“何事?”


李承乾懒洋洋地睁开双眼,随即坐直身子,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如果没有重要事情,林志绝不会在此时贸然闯入。


“殿下,远洋舰队已经归来。这是他们带回的物品,不知是否就是殿下之前提及的红薯和土豆。”


林志恭敬地将一个精致的木盒呈递给李承乾。


自从出征新罗开始,李承乾就倾尽全力,打造坚固的铁船,让军士远航至遥远的南美洲去探寻红薯和土豆。


有了指南针和地图的辅助,也是花费了将近三年的时间,现在再次听到了这支船舰的消息。


李承乾激动得难以自持,他迫不及待地接过盒子,迅速打开。只见盒子里静静地躺着两颗果实,一红一白,一大一小。


这不正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红薯和土豆吗?


“找到了!”


李承乾欣喜若狂,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捧在手心里,完全不顾及手上的泥土。


“赏赐,封爵!”


他兴奋地喊道。


对于其他士兵而言,这次航海之旅不过是一次轻松的冒险,甚至有人觉得他们是在捡功劳,毕竟他们并没有经历真正的战场厮杀。


但只有李承乾深知,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红薯和土豆,实际上是改变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将改变世家格局的所在。


“这土豆和红薯,他们带来多少。”


李承乾逐渐平复心情后,关切地询问道。


数量的多寡,也关乎至发展的快慢。


“约莫有数千斤,船只都装满了。”


林志回道。


“好!好!这天寒地冻的,一定让他们做好保暖处理,开春之后,本宫亲自教导他们,如何进行嫁接播种。”


土豆和红薯的种植都比较特殊,作为新兴的农作物,没有多少人能了解。


几千斤的种子,在明年,肯定是还不能推广,还需经过一年的育种,才能分发给百姓种植。


“殿下放心,土豆和红薯都已经放入地窖,有专人看管。”


李承乾如此的重视,底下也没有人敢轻视。


“如此就好!”


李承乾一个劲的点头。


“另外,百济海域之外,时常出现了倭国船只,对周遭百姓进行劫掠,有大举入侵的迹象。”


随着唐帝国的号令下达,各大藩属国开始对李承乾所统领的区域展开了不同程度的侵扰。


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使得整个局面变得越发混乱。


百济,不仅是大唐藩属国,还与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倭国水军强大,在白江口之战前,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海域霸主,无人敢于挑战他们的地位。而百济的沦陷,无疑触动了倭国的利益底线。


白江口之战之所以会爆发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倭国利益和对自身实力的过度自信。


倭国认为自己拥有强大的水军,可以与大唐一较高下。


想通过战争来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影响力,同时获取更多的财富和资源。


而如今,李承乾被唐帝国孤立,倭国看到了机会,他们可以从唐帝国身上获取更多的利益,又可以名正言顺抢夺百济领土,使得领土面积从海上延伸至内陆,一举两得。


攻打百济,是其国策要求,也是其地理位置使然,它是一个岛国,所得的资源更加的有限,只能从内陆之中不断获取。


以至于,之后的朝代之中,倭国一直为患华夏东南沿海,其一是为了获取物资,另一方面,也是其狼子野心使然。


自古以来,华夏与倭国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可以说是世代为敌。


而倭国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存活下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海岛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倭国人的卑劣心计,他们善于隐忍和伪装,一旦华夏强大,便会卑躬屈膝地上表臣服,暗中等待时机,准备反扑。


“倭国?”


李承乾的目光瞬间变得无比锐利,他对倭国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对于这样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亡国灭种,才能根绝其隐患。


“刘仁轨部,船只造备如何了?”


李承乾问道。他深知倭国的威胁与卑劣,因此早在之前,便有了准备。


制造船只,训练水军。


“约莫造有六百艘,其中铁舰三艘。”


林志回答道。这些船只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够了。”


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烁锐利的光芒。


“传令百济道、新罗道筹集粮草,明年开春,南征倭国,一举平定海患。”


原本,李承乾计划再过几年,等到国内民生恢复得更好一些之后,再对倭国发动战争。


但是现在,倭国主动挑衅,而大唐的勋贵门阀又被薛延陀所限制,也不失为是一个好战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