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九章废除太子(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下大事,在祀与戎。


而封禅泰山,则是历代帝王的至高荣誉,并非人人皆可享有此等殊荣。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仅有六位君王曾封禅泰山,但严格来说,其实只有五位。


其中文记之中,首位封禅泰山的是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他开创了文治武功的先河,并为后世树立了封禅泰山的典范。


自此之后,唯有功绩足以与秦始皇相媲美的帝王,才敢踏上封禅泰山之路。


然而,世事无绝对,例外总是存在的。


宋真宗赵恒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例子。他签订了一份屈辱的城下之盟,不仅赔款割地,却还自以为功劳堪比秦始皇,于是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封禅仪式。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泰山神圣地位的亵渎。


就如同司马家的渭水之盟一样,将原本的荣耀变成了耻辱。


当时间来到草根皇帝朱元璋时期,他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其功绩堪称卓越。


以他的成就,完全有资格封禅泰山。但由于宋真宗的先例在前,降低了封禅泰山的规格,朱元璋最终放弃了封禅泰山。


而在李世民这时,封禅泰山,是其的一块心病。


因为任其功劳如何的卓越,没有祭祀过泰山,那便无法与那些盖世雄主相提并论。


在此之前,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都是封过的。


所以李世民心中一直有着这个执念,如今条件成熟,他就想起再次封禅泰山。


“陛下功高,确实能封禅泰山,不过,臣以为,还需等太子回朝之后,再行册封仪式。”


长孙无忌并不好反驳,于是顺道,封禅泰山,也是顺理成章。


而且在长孙无忌看来,李承乾太不稳定了,如果太子回朝,举国无动乱,封禅泰山也并无不可。


事实来说,李世民确实已经够资格封禅泰山了。


起码他比封过的唐高宗李治和唐玄宗李隆基更具备资格。


不过因为贞观年间,有魏征这等谏臣在,李世民最终也未能完成封禅泰山的心愿。


“也好,待太子回朝之后,封禅泰山才是最好。”


这几位大臣没有人反对,李世民欣喜,无外乎就是多等一些时日罢了。


“陛下,冯立将军从高句丽回来了,现在正在殿外候着!”


正在此时,内侍从宫门之外走进,压低声音道。


“快宣!”


李世民激动的起身,看来自己的旨意已经传到李承乾那里了。


而且冯立能够顺利回来,那么一切问题都不大,太子有灭国大功,大不了就是功过相抵,门阀氏族能奈何。


然而,这只不过是李世民的一厢情愿罢了。


“噗通!”


冯立入殿,猛然跪下。


这一幕,让李世民的心也猛然一抽,肯定是坏事了。


“冯立,发生了何事?太子未回吗?”


李世民还是有几分的侥幸心理。


“请陛下降罪,罪将未能完成陛下的旨意,将太子殿下带回。”


冯立头颅撞地,咚咚作响。


“发生了何事,太子为何不来,你是否已经将朕的意思讲明了。”


李世民严肃的问道,事态至此,已经好像完全脱离了自己的掌控。


“陛下,末将都已讲明了,太子殿下心有反意,监禁了英国公李勣和江夏王李道宗,更是施展铁血手段,将军中不少将领诛杀,集权于一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