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祝开始燃烧世界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 为何给我这种机会(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若没有这般决心和狠心,又如何成为书院改革的先锋呢。


这新人为了院士夫人的改革之举也算是付出许多。


最后的结论是....殷夫人要加钱啊。


这么认真的小伙子不好找了。


而许宣则是没有那么多的屈辱,甚至有些雀跃。


内心更是在狂笑,你们啊,为什么非要把这个装*的机会给我呢。


也是准备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大杀器。


此世看似为晋朝,但与历史之中只有几分相似暂且不提,起码后世的经典名篇几乎没有。


这一次,咱不得不当一次文化的搬运工了。


或者说对于后世许宣而言,这和致敬先贤也没有区别。


而且,他也不会贪图此文的名望。


只见许教习迈步向前,施展入道后的小技巧,让身上的青衫无风自动,旋即声传四野。


“很好,非常好。”


“诸位学子的努力都看在眼里了。”


“而且看到这一幕我心生有感,想到了一篇文章。”


学生心中不满,早课用小故事可以糊弄过去,蹴鞠这件事也这样?


虽然是游戏之举,但是读书人的脸面更重要。


七日时间换不回来一个尊严?


教授们也面露严肃,许教习选择了一个很不好的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岂可虚与委蛇,做敷衍塞责之举。


“北方有一隐士,姓韩名愈字退之,河阳人。”


“自小聪慧,年长后为书院山长,依旧虚心学习。”


“说来和我等也是同为老师。”


“因世人看不起教书之人,在士大夫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理念,影响到学院教学和管理,对此痛心疾首,便写出了这篇文章。”


“后因战火纷乱遗失,未曾传遍天下,被我侥幸得之,今日分享给诸位,与君共勉。”


许教习依旧非常善于讲故事,聊聊几句就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


学子的不甘,和教授的不满被暂时压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学生冷笑,这个时候还在维护自身威严,甚至绑架其他教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开始推脱说人不是生而知之吗,拙劣的技巧。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此言一出,众学子脸色顿时一变。


就连教授的脸色都变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这句话前半部分恭维了老师,后半句更是直接把诸多学子抬到老师的高度。


这么说吧,在场起码占了江南文脉三分之一,但未有一人可以写出此言。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这句话就是完全的认输,认为学子们在这件事上超越了他。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