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六章 惯着(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赵珣大概是三月上旬出去的,而等他回来之时,差不多已经是临近中秋了。


一回来,赵珣便向赵昕汇报了他的招兵情况,“豫王殿下,此次一共招了三千人,其中,有八百人能熟练地拉弓射箭,甚至可以说是箭术了得,还有三百人的骑术还可以。”


赵昕听了赵珣的话,也是心想,那么大个‘河北’,就三百个骑术还可以的?


不过想想,能打的肯定都早就加入禁军了,而他又要穷的。


那肯定越穷的,就越是买不起马。


赵昕也是问道:“这为何能拉开弓箭的,这么多?”


赵珣便回道:“这是自澶渊之盟以来,这河北各州的一些百姓,就自发地参加像是弓箭社这样的民间组织,所以有的人在这样风气的影响之下,也就打小就练习弓箭。”


赵昕便道:“所以你的意思是……这些都是那些什么弓箭社的人?”


赵珣只好道:“弓箭社那些人,是专门留在家乡守土的,一般不会轻易地离开他们的家乡,而这些人,只是有一部分的人受到了他们的风气的影响。”


赵昕有点怀疑,赵珣这招到的,都是些什么人。


该不会是什么逃犯之类的吧?


赵昕也是小心地问道;“这三千人,有妻子、儿子的有多少?”


赵珣道:“三千人,除了有一百三十六人,还没有来得及娶妻生子外,其他的都有妻子儿子。”


赵昕:“这里面,有逃犯?”


赵珣便道:“都是当地的百姓,跟当地的官员,都已确认过。”


赵珣怎么可能会让逃犯进入到自己的队伍里。


到时候来个临阵脱逃,那岂不是完了?


又要穷,又要有家庭。


只是灾荒,日子开始有点过不下去,才不得不来从军,这才是赵珣招募的主要对象。


自然!


也有一些想要建功立业的年轻人,赵珣本来是不想招的,但看对方武艺还行,看着,还非常地有诚意,赵珣便只好跟对方说,可以试一试。


先试一下,看行不行,不行再踢了。


赵珣甚至还考虑到了豫王殿下的年龄的问题。


豫王殿下最快也要十年后,才能出征打仗,那也就是说,这招人的年龄的范围,最好是集中在三十岁之前。


而且,这年龄肯定是越年轻越好。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严格要求,所以才要跑很多的地方,平均每个州录取一百二十人,每個县,算下来,差不多二十人到二十五人。


只不过在灾荒比较严重的州县,肯定会有所照顾。


基本上,不说十成吧,八成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其实,也只有这样,这些人才会愿意离开自己的故土。


不然……


如果家里还殷实的话,谁还愿意来当兵?


赵昕问道:“人都带回来了?”


赵珣便道;“都带回来了。”


赵昕:“那现在就去看看!”


……


两人便立马动身。


而此时的那些人,也正在城外等待赵珣下一步的安排。


等到赵昕到了以后,所有人便只看到有一个小娃娃骑在马上,然后,一个个都眼神莫测地看着赵昕。


任何懂行的人,一眼就看得出来,赵昕才是这支到来的队伍的话事人。


赵昕也是不着急跟他们说些什么。


只是单独一个人,骑着马绕着他们观察了一圈,而这些人,大多也都坐在地上,好奇地观察着赵昕。


三千人啊!


就算是一人只带四个家眷,这里都有至少一万五千人。


所以被一万五千人注视着,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不过一开始,还不是所有人都看着赵昕的,只是后面,随着一部分的人注视着赵昕,后面越来越多的人,便也开始注视起赵昕了。


赵昕骑着马这里看看,那里看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