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八章 这是亡国之兆啊!(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像是不要宰相,然后所有事情都自己干这种事,赵祯当然需要认真地再考虑考虑。


不过……这群相制,就真的能成事么?还有赵昕说的,要安排一个亲信进去。


在打完了赵昕一顿后,赵祯又一边摸着赵昕的屁股,一边详细地跟赵昕讨论了一下这事的操作的整个流程。


赵昕也是小小年纪,便发挥出了即便是大人,都未必能有的作用。


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很快便把一个类似内阁,但又不全是内阁的制度,给定了下来。


甚至,都开始议论到了,这些能议事的人,不能再让他们在朝中去任职有任何实权的职务了。


这其实便已经非常像是大明的内阁了。


只不过……


考虑到若是随随便便地找几個人来,又不熟悉朝堂的事务,最后说不定还是会把事情给搞砸。


再说了,让一群什么经验都没有的人来掌管朝堂,这手底下的群臣也必然会有意见。


因此……

https://m.9biquge,com

最终便确定了,暂时还是让有实权的人来参政议政,先过渡一下。


反正……


等他们老了,就让其他的新人,没有太大实权的,慢慢地补充进来。


不过这样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些人又该如何挑选?


因为国家大事那么重要,你总不能随随便便地找个人就来治国吧?


你起码得当到一定层次的官,有那份见识、经验才好。


赵祯拿这些问题都问赵昕,赵昕也是拿他太宗文皇帝,这刺史以上的官,都由太宗文皇帝亲自挑选过问来举例。


说明像是这种事,根本就不可能有捷径。


贤明的官家,自然能把贤明的官员给挑选出来。


而不贤明的官家,自然用的也是不贤明的人。


怎么挑,就看当官家的,眼睛好不好。


反正……


具体的人选的话,大概从中层官员当中挑选就好。


以后,就用这群人来控制中书。


不给他们其他过多的权力,就给他们议事,以及给建议的权力。


然后一切的事情,都由官家来做决定。


赵昕的这个提议,确实很好,可以说是完美地解决了相权有可能大于皇权的问题。


不过问题就在于……


以后这看奏疏,怕是会累得要死。


赵昕也是道:“爹爹,我可以帮你看啊!”


赵祯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苗娘子都说你一边吃饭,一边打瞌睡了。你还帮爹爹看!”


赵昕便道:“可我还是想当平章事!”


赵祯真是拿他没办法,只好道:“等你什么时候立了功,再说吧。”


然后赵昕便眼珠子三百六十度地转,开始想想,自己可以怎么立功。


……


八月。


富弼到达辽国,继续商谈和谈之事。


而赵昕这边,则是在行宫,先把他的织布厂给支棱了起来。


一百台织机已经到位,一百名女工,也已经与赵昕签订了保密协议。


不可把这里的事情给传出去,否则,抄家,诛九族。


如此一来,便足以震慑住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


当然!


伱既然让人家来干活,又条件如此苛刻,这待遇就不能比外面的差。


为此,赵昕还是给了她们比外面至少多出两成的待遇。


又言明,不把这里的事说出去,你好,我好,大家好,说出去,那就全都完蛋。


那就算是傻子,都知道应该如何做了。


九月。


月产六千匹绢的织布厂便正式开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