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家的傻儿子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六章 你想随军北伐?母后不会同意的!(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夫君,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徐妙云轻轻靠在朱橘的怀里,柔声道,


“不过,你要是拿不定主意的话,不如去问一问师父?”


“一向以来,你不是最听他的话了吗?”


朱橘微微一怔。


“问师父啊……”


“他老人家不知道又跑到哪儿云游去了,不过,要是他的话,应该会支持我随军出征。”


徐妙云闻言,顿时有些疑惑。


“这……是为何?”


她抬眼问道,


“当道士的,不是讲究长生吗?上战场……不是很危险吗?”


朱橘一笑。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师父常常跟我说,修长生不是将自己修成一只千年大王八!那是没有意义的!”


他解释道,


“如果是当大王八,那已经成就的祖师为啥要把长生大法传给你?还不如直接养一只王八来的简单。”


“所以说,祖师传法度人,得度之人也该以度人和济度苍生为己任,如此一来,普度众生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不是一句空谈。”


“当然了,我说的这些,是作为指导思想来的,说回这次北伐,我只是想着,我若参战,能让我军减少许多伤亡,一人参战,可救成千上万之人,那这一战,为何不参加?”


“你说是不?”


徐妙云听完这番话,认真的点了点头。


“看来,夫君对此次北伐很有把握。”


她握住了朱橘的胳膊,笑道,


“既如此,妙云无条件的支持你!想做就去做,否则日后会留有遗憾!那样的话,你岂不是要道心不稳了?”


朱橘一愣,而后哈哈一笑。


“知我者,妙云老婆也!”


“哈哈哈……”


是啊!


滔滔不绝说了一堆参战的理由,要是不去,自己必然道心不稳!


在应天当缩头乌龟,享受荣华富贵自然是容易的很,但到时候前线士兵的伤亡数字报上来,他能不后悔和遗憾么?


显然不能!


所以,也不用找师父了,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不过……”


徐妙云稍稍紧了紧被子,道,


“你想上战场,母后那一关可不好过。”


“她不会同意的,万一她生气……恐怕没人能劝解。”


嫁进宫里头之后,她也差不多知道皇宫里的门道了。


表面上,当然是陛下这个皇帝最大!但实际上,皇后娘娘才是那个跺一跺脚,皇宫抖三抖的人物!


简而言之,父皇生气,母后能治。


母后生气,没人能治!


而作为母后心头肉的朱橘,一点战场经验都没有的他,竟然想要去打仗?


用脚指头想想,她老人家都不可能答应啊!


不但不答应,还会被骂个狗血淋头!


“这……”


朱橘皱起了眉头,不过转而又舒展了,道,


“车到山前必有路!老娘不是不讲理的人,总归有办法的!”


“老婆……”


“嗯?”徐妙云略一歪头。


“我感觉我好像又有劲儿了,咱们继续?”


徐妙云眼睛微微睁大。


“这么久都没孩子,该不会真是我的身体有问题吧……”


“夫君明明猛的不行啊……”


她喃喃了两句,还未反应过来,被子已然是翻滚了起来。


……


次日。


大都督府内,将星云集!


徐达、邓愈、冯胜等一众大将皆是正襟危坐,神情肃穆。


但他们的眼神之中,都带着几分兴奋之色。


要打仗了!


对于武将来说,战争才是他们的舞台!有仗打的时候,他们才是威风凛凛的战将!没仗打时,和村里老汉没有区别!


哒哒。


正此时,一道身影出现。


徐达一抬眼,猛地站起身来,惊异道:


“二哥!”


“你……你回来了?!”


众武将见到来人,皆是纷纷起身。


“汤帅!”


“汤帅,你回来了!”


“……”


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之下,汤和哈哈一笑。


“老娘的坟墓修的差不多了,刚好陛下有诏,我就回来,当一当参谋。”


他拱手还礼,道,


“坐,都坐。”


“不要太激动了。”


徐达迅速起身,将自己的位置给让了出来。


“二哥,来,坐!”


“咱兄弟可是大半年没见面了啊!”


汤和见状,却是坐在了徐达的身后。


“坐好坐好,你是大将军!”


“哪有我一个白身之人坐在你前头的道理?”


徐达闻言,不禁哈哈大笑。


“什么大将军?我也是白身啊!”


“自从去年辞官之后,我可还没有起复呢,身上可是连半个官职都没有!今天来,也是作为参谋来的!要论官职的话,咱们得排到门外去了!哈哈哈哈……”


俩人皆是大笑,带动着屋内众人皆是笑了起来。


“汤帅都回来了,看来陛下是下决心要和北元决战了!”


李文忠笑道,


“战事一起,你们二位不就又是大将军和大元帅了吗?”


“我等,还等着大将军和汤帅带领我们扫灭北元,建功立业呢!”


众将皆连声称是。


都指望这一战,把爵位往上提一提呢!


正此时,又一阵脚步声传来。


“陛下驾到!”


嘹亮的声音响起,惹得众将皆是迅速起身。


“参见陛下!”


哒哒!


哒哒哒!


只见朱元璋领着朱标、朱橘等一众皇子走进了堂内。


“平身吧。”


老朱略一抬手,吩咐道,


“你们几个,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


朱棡、朱樉、朱棣三人皆是应声,坐在了右边的凳上。


而朱标和朱橘则是侍立朱元璋左右,站在了主位边上。


“闲话就不叙了。”


朱元璋扫视了众将一眼,沉声道,


“王保保在和林练兵的事儿,你们应该知道的比咱清楚。”


“声势浩大,军容整肃!俨然一支虎狼之师!而这支虎狼之师所针对的是谁呢?咱也不用多说了。”


“短短一年时间,就能再度拉起十万大军,王保保不愧是一个奇男子!这样的一个奇男子,让咱感到担忧啊!要是再给他几年,他岂不是要有二十万大军,三十万大军了?”


“到了那个时候,北元的元气恢复,咱们大明的后世之君若是软弱,岂不是又要重现宋朝的被动局面了?这样一颗毒瘤,咱不能让后人头疼!必须趁他弱小之时,将其剜了!”


“所以,咱大明和北元之间,必须要做个了断了!”


众将听到这话,皆是神情一肃!


“标儿,把整理好的资料发给他们。”


朱元璋吩咐道。


朱标点了点头,将怀中揣着的纸张递送了下去。


“这是昨天,咱在讲武堂之时,刘伯温给咱分析的利害。”


朱元璋道,


“刘伯温当年是咱的军师,虽然没有上阵杀敌过,但论起军略来,他不比你们在座的任何一个人要差!”


“他的这些分析,在咱看来也是极有价值的!比如北疆的这个天时和地利的问题,咱没去过北方草原,但那边的恶劣环境,咱还是有所耳闻的。”


“徐达,这方面你有经验,你讲讲?”


徐达扫视着纸张上面的内容,不由得连连点头。


“这番分析,鞭辟入里啊!”


他赞叹了一句,道,


“的确,北疆辽阔,不光气候多变,还很容易迷路,失去导向。”


“相比较我们而言,北元人对那片草原和大漠可就熟悉的多了,他们就像是草原上的兔子,可以轻易的找到巢穴逃亡,而我们要找到他们,则费力的很。”


“先前让元嗣君和王保保跑了,原因也正是在此,实在是不好追。”


“也正因此,霍去病的事迹才会被后世所称颂,茫茫大漠之中,他竟然能够带兵直接捣毁匈奴的老巢!他的路线我也曾研究过,直到现在,我依旧是觉得不可思议!”


“只能说,抛开行军路上所抓的‘舌头’不谈,他绝对有着超强的直觉,以及尤为敏锐的洞察力!天才战将往往都拥有这两种天赋,以奇制胜!臣也有一些,但没有霍去病这么夸张。”


朱元璋点了点头。


“这种直觉,咱也有,也曾用它赌赢过。”


老朱道,


“但北伐不是赌博,咱如果出兵,绝对不允许输!最起码在战略上,要拿出一个必胜的方案来!”


“否则,从战略层面就开始要拼直觉拼运气,那战术还怎么布置?大赌特赌?那不是赌钱,一场战争,赌的是万千将士的生命,更是两国的国运!”


众将领与一众皇子皆是点头。


这番话语,值得所有将领学习!


咱们的皇帝陛下,才是大明最会打仗的人呐!


“陛下所言甚是。”


徐达颔首道,


“那我们就要花费力气,派出大量的斥候,去绘制北疆行军图。”


“但是这样的话,就有可能会被王保保所察觉,提前做出部署,他要是防御还好,就怕他又发挥逃跑的能力,带着王庭远遁。”


“再往北去,那我军深入作战,可就难了。”


对于草原上的狡兔,就怕它跑!


一跑就没了踪影,搞得大军无功而返,这一来一回,耗费的精力和财力也是颇多的。


“父皇。”


朱棣忽的道,


“那可不可以让斥候伪装成商人呢?”


“或者安插几个斥候加入商队之中,趁机绘制地形图,这样可行吗?”


朱元璋露出赞许之色。


“这自然是可行的,也是斥候绘制地图的常用办法。”


老朱道,


“跟随商队,不但不易被察觉,还解决了吃喝的问题,不至于风餐露宿。”


“只不过,跟着商队有一个缺点,路线太过于固定,商道和行军打仗的道路,往往有所不同,所以想要绘制有价值的地形图,就得另外花心思了。”


他稍稍一顿,笑道:


“你能一下子想到这一条,也算是有脑筋,会想办法了。”


朱棣被老爹这一夸,嘿然一笑,挠了挠头。


“今天虽然叫你们来商讨北伐的事儿,但咱们不是马上就要用兵!”


朱元璋转而看向徐达等将领,道,


“咱们要做充足的准备!”


“汉朝时候,汉武帝对匈奴用兵,都选在春天!为何?因为春天是牛羊繁衍的时候,是草原上游牧民族最要紧的时候,这个时候发动战争,只要获胜,就能夺取大量的辎重牛羊!哪怕是作战不利,也能断其休养繁衍!”


“所以,还有小半年的时间,留给我们做战前准备!绘制地形,勘测天时的事儿,谁领命去做?”


众将面面相觑。


“陛下,臣愿领命!”


汤和率先开口道,


“当年打仗的时候,这种事儿都是我做的,我擅长的很!”


朱元璋点了点头。


“嗯,好。”


老朱评判道,


“你一向细致,虽说少了几分冲劲,但这也不是坏事。”


“细致有细致的好,这事儿就交给你了!”


“臣遵旨!”汤和信心满满。


在冲锋陷阵这一块,他或许比不上徐达、常遇春。


但要说战前准备,负责绘制地图、粮草筹备、兵员招募什么的,那可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这事儿交给二哥,我也放心。”


徐达颔首道,


“再说这第二条,动员难题。”


“千里远征,要保持士气高昂,的确不容易,不过陛下可以放心,若臣领兵,必然可以让军士们拧成一股绳,发挥出战力来!”


好歹也是大明第一统率!


凭着自己的威望,到时候再激励一番,不敢说士兵们都成为嗷嗷叫的野狼,最起码,职业军人的素养肯定是能发挥出来的!


“嗯,北伐自然是你带兵,但咱要的,不光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朱元璋昂首道,


“咱要的,是有着一腔热血,有信仰的士兵!”


“当年驱除胡虏四个字,让明军有了信仰,有了满腔的热血,你北伐才能势如破竹!而如今,咱还是需要一个能唤起士兵激情的口号!”


“咱更需要一篇讨贼雄文!就像当初的那一篇《奉天讨元北伐檄》一样!”


“谁能作之?”


这一问,全场皆是沉默了下来。


将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领命。


讨贼雄文,这可是一桩技术活儿啊!他们这帮大老粗哪里搞得出来?


哪怕是徐达,都没有这个实力啊!


“你们全都不行?”


朱元璋蹙眉道,


“不需要跟以前的檄文一样文绉绉的,只要你们能把儿郎们的斗志调动起来就行!”


“用大白话都行!”


“没人能来?”


这次跟上次不一样,上次发布檄文,必须要文绉绉的,因为它不光是给己方士兵看的,还是给当时还处于元朝统治下的官民看的,为的是宣扬大明的天命,达到‘传檄而定’的效果。


而这一次,只要调动士兵的斗志和战斗热情就行,不需要有宣传效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