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家的傻儿子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为夫把持不住啊!色胆包天的朱橘(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陛下刚刚才提拔了杨宪,把一部分政务都交给了他管。”


他沉声道,


“如今的杨宪,已经是代行丞相之权,按理说,这是被极度信任的表现。”


“不过……陛下的心思向来难猜,或许他是想让杨宪上位当丞相,所以要确保杨宪清清白白没有污点?”


“嗯……看来,我得马上进一趟宫。”


略一思索,胡惟庸便做出了决定。


无论皇帝怎么想,他现在都得将这一个爆炸消息递上去,越快越好!


毕竟,杨宪现在权势滔天,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


凤阳的案子也不知道进度如何了,可以说,他随时有可能把自己这一票人连锅端!


眼下,谁先把对方按死,谁就安全!


“老爷,酒。”


家仆搬着两坛美酒,送到了周德兴脚下。


“胡大哥,这么大的事儿,要不要跟李相爷商量一下?”


周德兴起身问道,


“由他进宫面奏陛下,分量会不会更重一点?”


胡惟庸瞥了他一眼。


“怎么,你怕我胡惟庸弄不倒他一个杨宪?”


他道。


周德兴神色一凛,连连摆手。


“不是不是,我不是那个意思……”


胡惟庸冷哼一声,将桌上的供词收入怀中,道:


“恩师老了!你从他的行事作风就可以看出,他现在求稳大过于一切!”


“要论冲锋陷阵,咱们淮西人还得是我来!除了我,你们也没有那么利索的嘴皮子!”


“把酒拿上,回家去!”


“到时候,等我的消息就是!”


说罢,他便转身而去,吩咐家仆备轿。


“好,一切听胡大哥吩咐!”


周德兴朝着胡惟庸的背影拱了拱手,方才抬起了头。


李善长到底是老了,坐镇后方还可以,要冲锋陷阵,当他们的领头人,还得是胡大哥!


也只有他,胆子够大,执行力够强!


……


是夜,亥时。


朱元璋嘴里啃着一个馒头,坐在华盖殿内处理着政务。


他喜欢这种万籁俱静的氛围,能够让思维都敏捷上几分。


啪!


啪!


朱橘坐在一旁,无精打采的盖着玉玺。


这段时间,玉玺都被他给盘的更圆润了。


“哈——”


“哈——”


短短几分钟,他已经打了三四个哈欠了。


“臭小子,才亥时就没精神了?你跟你大哥也没什么区别嘛!”


朱元璋嗤笑道,


“还天天养生练功呢,练了老半天,还不如咱一个老头子!”


朱橘翻了个白眼,揉了揉有些酸疼的腰肢。


练功肯定是有用的。


但就跟排水问题一样,一边在补,一边在泄。


补的没有泄的快,那肯定是一天不如一天了呗!


“对了,你这阵子三天两头往徐家跑,你是干啥啊,跟徐家那丫头约会啊?”


朱元璋似乎也是有些累了,放下了手中的奏疏,笑问道,


“你娘都跟咱说了,现在你连她那都不去了,反倒是徐家去的贼勤快,天天在丈母娘面前献殷勤,还帮人家干活,是吗?”


朱橘:“???”


“胡说八道!我是那种能干活的人嘛!”


他昂首道,


“徐家好玩啊!徐辉祖那小子挺有意思的,徐叔叔也经常会和我聊天吹牛,跟我讲一些打仗的趣事儿。”


“在他家可比在宫里好玩多了!”


当然,主要是因为有妙云老婆在。


要是没香喷喷的美人,谁乐意去跟俩大老爷们玩儿?他又不是小孩子了。


“哼哼,行吧……你多去去也好,跟你徐叔叔好好学一学军略,将来或许也有用得着的地方。”


朱元璋轻哼道,


“只要别给咱惹出乱子来就成。”


“盖章盖的怎么样了?”


朱橘将面前一摞奏疏收起,一边打着哈欠,一边递到了朱元璋的手里。


“差不多了,还有最后几份。”


“我看最近都不少人上书,请求开科取仕啊,咱大明……是不是都还没开过科举考试?”


朱元璋微微颔首。


“嗯,到现在,咱用的都是当年带出来的那帮人,还有前元一些投诚的官员。”


他道,


“这帮人,鱼龙混杂,秉性习气都很差!你想想,在元朝做官的人,能有几个好人?咱是没办法,为了天下的稳定,只能暂时妥协。”


“尤其是北方刚刚被徐达平定,咱手头又没那么多官员,只能让元朝那帮官员继续管着……想想,也挺膈应的。”


“科举选官,也的确该提上日程了。”


朱橘点了点头。


科举制度,已经是古代筛选人才的最优解了。


选一批新鲜血液出来注入大明官场,也能带来几分活力,几分朝气。


“说到这个……你说说,让让谁当这个主考官,当总负责人合适啊?”


朱元璋抚须问道。


“那我肯定首推宋濂宋师傅,其次刘伯温刘先生也可以。”


朱橘不假思索的道,


“宋师傅和刘先生治学严谨,为人正直。”


“由他当主考,必然是能够优中选优,为国家选取一批真正的人才。”


科举这种事,无脑推宋濂,准不会错。


“嗯……要说大明谁的学问最高,那还真是宋濂。”


朱元璋点头表示认可,道,


“成吧!回头咱找宋濂商量商量,把这事儿给提上日程!争取今年就把科举给举行了!”


“网罗天下人才,这也是咱想做的事情!当年唐太宗科举,有一句‘天下英雄皆入吾骰中矣’,咱也是深有感触啊……”


朱橘嗯了一声,又是一个哈欠打了出来。


“你怎么回事?这么困?”


朱元璋皱眉道,


“咱看你是干什么事儿伤了身吧?”


“以前见你活蹦乱跳的,从不这样啊!”


朱橘连连摆手。


“没有没有,我就是困了。”


“您老也不看看这都几点了!平时这个点我都躺在床上睡觉了好不?”


他低着头,略有几分心虚。


“……行吧,咱看你也是根废柴。”


朱元璋嘟囔道,


“你回去歇着吧!剩下的事儿咱会处置。”


朱橘嘿然一笑,只听咚咚咚几声,还没等老朱抬头,他早已是一溜烟就跑了。


“这臭小子!”


朱元璋有些无语的道,


“跟他大哥,真完全是两种性子!”


一个是倾尽所能,都要做到尽善尽美。


一个,则是能偷懒就偷懒,天底下第一大滑头!但是吧……关键时刻好像也不掉链子。


正此时,一道声音传来。


“陛下,中书省参知政事胡惟庸在宫外求见。”


内侍恭声道,


“说是有要紧事务,需面见陛下。”


朱元璋略一仰头。


“胡惟庸?他能有什么要紧事?”


“让他进来吧。”


如今他重用杨宪,将淮西一干文武都冷落在旁,基本上不让他们插手核心政务。


手里头都没活儿,哪来的要紧事?


片刻后,胡惟庸走进华盖殿内,还未走到朱元璋面前,便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微臣,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朝着地上磕了几个头,情绪有些激动。


“起来吧,你吼那么大声干嘛?”


朱元璋抬了抬手,随口问道,


“惟庸啊,这么晚了,你来找咱有什么要紧事啊?”


胡惟庸闻言,却是不敢起身,依旧跪伏在地,道:


“陛下,微臣有罪,不敢起身!”


朱元璋闻言,不禁嗤笑一声。


“哦?怎么?”


“你怎么又有罪了?”


见胡惟庸这副模样,他不禁想起了上一回,胡惟庸和李善长也是这一副模样,在他面前说有罪。


“是关于凤阳县令林修一事。”


胡惟庸跪在地上,低着头道,


“当时,林修用花言巧语蒙骗陛下,连微臣都觉得他是可造之材,尤其是用那一株金黄饱满的稻穗进献给陛下,更是让微臣觉得,他是被上天认可的好官!所以微臣当时才向陛下推荐了他。”


“毕竟,当时微臣想着,杨宪大人当年治理扬州的时候,他的责任田里,不也是长出了一株差不多的祥瑞稻穗嘛……当时陛下认为是上天褒扬他治理扬州有功,所以赐予祥瑞。”


“微臣觉得林修与杨大人有相似之处,尤其是他们的稻穗都差不多,所以就觉得他也是好官……哪知道他竟然是那样一个欺上瞒下的贪官污吏!”


“微臣后来也是非常后悔,后悔向陛下举荐了他!请陛下治微臣识人之明之罪!”


听到这番话语,朱元璋的脸色微微有些阴沉。


林修这事儿,也让他再一次联想到了杨宪,心中顿时起了几分阴霾。


“……这不算你的罪过。”


朱元璋沉声道,


“你当时也是被蒙骗了,才向朕举荐,也算是有一颗为国举贤的心,这份心意是好的。”


“后来他事情败露,也与你无关,毕竟他没有因为你的举荐而升官,祸害更多的百姓。”


“所以,咱赦你无罪。”


“起来吧。”


胡惟庸闻言,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


“就这事?”


朱元璋此刻明显心情有些不太好,淡淡道,


“要是没有别的事情,你回去吧。”


“以后这种小事,不用夜里来见咱,咱很忙,真要谢罪,给咱上一个折子就行了,也是一样的。”


胡惟庸闻言,却是摇了摇头。


“不,陛下,微臣还有一事要奏。”


他沉声道,


“林修的事败露之后,微臣就想着……为什么他这样一个坏官,责任田里也会长出那么一株祥瑞稻穗来?”


“难道上天也和微臣一样,识人不明不成?不,不可能!老天爷明察秋毫,他这点坏心思,连我们都瞒不过,怎么可能瞒得过老天爷?”


“于是,微臣就想到……他会不会是……造假了?”


朱元璋目光一凝。


“继续说下去。”他冷声道。


“是。”


胡惟庸偷偷观察着朱元璋的表情,小心翼翼的道,


“微臣因为这件事情很自责,所以自发的想要将这件事情调查清楚。”


“于是,就遣了几个家仆在凤阳打听,打听来打听去,还真得到了一些消息——原来,林修的祥瑞稻穗不是责任田里种出来的,而是找一个占城国客商买的!”


“那种稻穗又大颗粒又饱满,在咱们大明属于是极其稀罕的东西,但在占城国,却是随处可见!微臣估摸着,应该是占城国在南方,那边气候炎热,所以养出来的稻穗也就普遍很大。”


“微臣还打听到,林修似乎是花了十两金子,从占城国客商中购得那株祥瑞稻穗……”


咔!


朱元璋拳头一紧,差点将手里的朱笔都给握断!


“十两金子,呵呵……”


老朱一拳头砸在桌上,怒道,


“看来,将他的尸骨抛到山里去喂狼,还是便宜他了!”


“应当千刀万剐,剥皮实草!”


胡惟庸躬身俯首,道:


“微臣得知此事原委之后,也很震惊。”


“这个林修,真是胆大包天!竟敢用买来的稻穗冒充是他责任田里长出来的祥瑞,以此来欺骗陛下!”


“这是欺君之罪啊!”


“可与此同时,微臣也忍不住想到……林修是学的杨宪大人,而杨宪大人那一株稻穗,和林修那一株简直是如出一辙,都是金黄色,硕大饱满。”


他的目光,忽的转向华盖殿墙壁上所挂着的那一株稻穗。


唰!


朱元璋也是猛地转头,看向墙上的稻穗。


“原先微臣还有些不确定,现在看到墙上这一株,微臣几乎可以确定……这两株稻穗,就是同一个品种!”


胡惟庸忽的提高了声调,道,


“陛下,杨宪的那一株稻穗,或许也是从占城国客商那里买来的!”


朱元璋:“!!!”


望着墙上的稻穗,老朱此刻忽然觉得很讽刺。


这要真是杨宪花十两金子买来的,那自己一直把它挂在华盖殿最显眼的地方,岂不是像个蠢蛋一样?


尤其是……前几天自己还特意夸奖了一番杨宪!把这稻穗的事儿反复说了几次!


在杨宪的心里,岂不是会偷偷讥讽他愚蠢?!


想到此处,朱元璋的血压狂飙!


“凡事……还是要讲证据的!”


勉强压住内心的怒火,老朱转过头来,面无表情的道,


“你说的,终究只是臆测而已,不能直接作为证据!”


“这件事情,需要仔细调查!咱不会冤枉好人,也不会放过坏人!”


胡惟庸早就料到朱元璋会这样说,在来的路上,他也早就已经盘算好了所有环节的应对话语。


下一秒,他便从怀里将那份供词给掏了出来。


“陛下,微臣说实话,自从揭开这祥瑞稻穗的真面目之后,微臣就觉得杨宪当年所进献的那一株也是假的!”


胡惟庸义正言辞的道,


“若是如此,他就是犯了欺君之罪的奸恶之徒啊!这样的奸恶之徒,怎么能让他成为国之栋梁呢?他暗地里干的坏事,必定会对大明造成恶劣的影响!”


“为了朝廷,为了大明,更为了陛下!微臣觉得自己有必要,也有义务揭开杨宪的真面目!所以……微臣行了僭越之事,派了一些人手前往扬州进行调查!这一调查,果然查出了问题来!”


“微臣手里的这份,便是证据!”


咚咚咚!


朱元璋阴沉着脸,亲自从御案前起身,走了下来。


胡惟庸此刻气势颇足,将手中供词高高捧起,恭声道:


“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扫了两眼,方才将供词接了起来。


只瞥了一眼,他的脸色已是微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