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0章 奕䜣:包不能的!(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过是徒增笑尔!”


众人闻言,脸上的表情都是变得凝重。


和长毛不同,盘踞两广,进占湖南的唐贼在这些清廷重臣眼中,已经算是成了气候。


占据数省之地,开科举,分田地,称王建制,遣官收税……


如此贼寇,又岂能和一般贼寇相提并论?


这样的贼寇,不管放在哪朝哪代,都是绝对的巨寇悍匪。


容不得不慎重!


“诸位卿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吧,我大清该如何平贼?”


咸丰继续说道。


肃顺闻言,开口建议道。


“皇上,奴才以为我大清不必急着对唐贼用兵。”


“据那些洋人所说,那英吉利国很快就会派遣远征军,前来向唐贼进行军事报复。”


“我大清或可在唐贼和洋人交战之际,再行发兵。”


“到时候,有洋人帮忙分摊应对唐贼的军力,我大清便可以最小的代价剿灭为祸一方的唐贼!”


肃顺并不着急对唐贼用兵。


或者说,在他看来,现在大清暂且也没有继续向唐贼用兵的余力。


自年初开始,大清便汇聚主力于江南,想要剿灭长毛。


数个月的苦战下来,虽是长毛被剿灭了,可大清这边的折损也是不少。


不管是江南大营,还是江北大营,亦或是僧格林沁所率的北方清军主力,在一场接一场的苦战之中,精锐都是折损严重。


不经修整,短时间内很难再投入战场。


咸丰闻言,微微颔首道。


“肃顺此言不错。”


“但在朕看来,我大清要平贼,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洋人身上。”


“洋人,重利而轻义,皆乃无信无义之徒,不可尽信。”


“万一唐贼给了洋人什么好处,那些洋人并非没有可能跳反到唐贼那边,助唐贼对付我大清。”


咸丰有些担心大唐会比大清更能卖国,以至于洋人跳反。


一旁的奕闻言,忍不住撇撇嘴。


包不能好嘛!


要说卖国,谁能卖的过我大清?


想着这些,奕开口说道。


“启禀皇上,在臣弟看来,洋人和唐贼之间其实没有勾结在一起的可能性。”


“一来是我大清可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但唐贼必然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对大清来说,他们的核心利益只有八旗。


也就是说,只要八旗的利益不受损,满清可以为了满足洋人的胃口,把治下汉民往死里压榨。


但是,大唐起兵之初打的旗号就是“驱除鞑虏,光复中华,重整山河,平均地权”!


本质上来说,这就是民族主义。


大唐是一个打着民族主义旗号的政权,这样的政权,是不可能大规模出卖自己民族的利益,去给洋人卖好的。


否则的话,大唐政权的底层逻辑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奕断定大唐卖国卖不过大清。


奕继续说道。


“二来,则是现在唐贼和洋人是有仇的。”


“唐贼贼首之父当年是死在鸦片战争之中的,这可是杀父之仇,唐贼岂能不报?”


“而唐贼在占据广州之后,非但收复了香港,在广州禁烟,还当众斩了英夷的公使以及一众洋人战俘。”


“以英夷的性子,绝不可能咽下去这口气,当这件事没发生过。”


“所以,臣弟敢断定,唐贼和洋夷,定然没有合作的可能。”


“当然,皇上的忧虑也是正确的,洋人却是是无信无义之徒,我大清对他们有所防备也是应该。”


咸丰闻言,表情略显复杂的点头,然后继续询问众人道。


“那诸位卿家以为我大清该如何防备洋人?”


肃顺开口说道。


“回皇上的话,奴才以为我大清还当继续扩编八旗新军。”


“只要这支以西法练兵,使用洋枪洋炮的精锐成军,那我大清将来即便和洋人翻脸,也没什么可怕的。”


咸丰点点头,表情还是有些忧虑。


“肃顺所言不错。”


“但当前朝廷实在是财政困难,八旗新军扩编,并非易事。”


满清虽然通过厘金和加剿饷之法敲骨吸髓,从穷鬼身上搞钱,练了一支八旗新军出来。


但由于搜刮到的钱大多都被我大清的忠义之士给层层漂没了。


即便剩下的,也多被用于购买洋枪洋炮,以及雇佣洋兵。


能够用在八旗新兵身上的其实只是个零头。


所以,这支所谓的八旗新军规模其实并不大,只有几千人。


装装样子尚可,可真要派上战场去厮杀,这么点数量其实是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只是,一但将来大清和洋人发生冲突,那么那些雇佣来的洋兵肯定靠不住。


大清所能依靠的只有八旗新军!


所以,清廷上下还是有心想继续扩编八旗新军的。


只是,资金问题却是个大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