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章 不食贼粟(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几名守卫闻言,先是面面相觑,旋即纷纷抱拳应是。


他们老大的这个恶趣味,还真的是绝了啊!


地牢内的徐广缙听完此言,一张老脸瞬间变得煞白,眼眸中满是绝望。


这些贼兵实在是太恶毒了!


杀人诛心,杀人诛心啊!


……


李梁离开了地牢,拿着檄文去向李奕复命。


“大都督,事情已经做完了,徐广缙的反应很大,但卑职看他依旧没有要降我光复军的想法。”


李奕闻言,只是微微点头道。


“没有便没有吧,我本想着徐广缙是个人才,想要招揽于他,不曾想他竟如此冥顽不灵。”


“既然如此,那以后也就不必再在他身上浪费力气了,过些日子,待我军发兵东下广东时,便拿他的脑袋祭旗吧。”


李梁闻言,当即抱拳应是。


李奕从李梁手上拿过那卷檄文,展开看了起来。


看了片刻之后,他将自己的名字签署在了上面,并盖上了大印。


然后吩咐道。


“好了,将檄文拿去交给我军诸将,让他们一一署名吧!”


李梁闻言,点头表示明白。


李奕其实不是没想过编造几个清末名臣的署名,或是有名声的大儒的名字签署在自己的这封檄文上,增加檄文的影响力。


如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他们。


但是,李奕想了想,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因为不合适。


这是檄文,是要通传天下的玩意,而不是擦屁股纸,可不能拿这玩意开玩笑。


你随便往上面加署名可以,但如果有署名者公开站出来表示你的署名是编造的,并对你的檄文进行驳斥。


那这封檄文可就要成笑话了!


这是李奕所不愿看到的事情。


所以,之前所谓的让徐广缙在檄文上署名,也只是李奕想要逼降徐广缙的手段而已。


除非徐广缙真降,否则李奕是不会让他在檄文上署名的。


李梁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告退离去。


结果他才刚出去,便又返了回来,向李奕汇报道。


“大都督,好消息!”


“围攻平河村的清妖撤兵,信宜方向的威胁解除了。”


李奕闻言,先是惊喜,然后有些错愕的询问道。


“怎么这么快?算算时间赵祥他们应该还没到平河村前线吧?”


李梁闻言,也是表情有些古怪的说道。


“回大都督的话,根据平河村那边传回来的消息,是大寮的凌十八所部义军出手了。”


“凌十八趁着清军主力都在围攻平河村,后方空虚,他率军突袭了信宜县城,抢走了清妖堆积在信宜县城内的粮草,断了清妖的粮道。”


“清妖无奈之下,只得从平河村撤兵!”


李奕闻言旋即恍然。


“原来如此啊。”


“原以为凌十八既然拒绝了本督的招揽,便会和我光复军保持距离,不会援助我军。”


“现在看来,倒是本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哈哈哈,这个凌十八有点意思。”


“现在本督更想招揽他了。”


不管凌十八他们偷袭信宜县城是为了什么,但从结果上来看,确实是帮了光复军大忙了。


不怪李奕如此开怀!


思索一阵,李奕开口说道。


“传令给岑溪那边,从兵工厂中取十门五斤炮给大寮的凌十八所部送去。”


“就说,这是本督给凌十八的谢礼,感谢他出兵援助我光复军。”


李梁闻言,有些迟疑的询问道。


“大都督,十门炮是不是有些太多了……”


李奕闻言,却是摆手道。


“给吧,想钓鱼你得舍得下饵打窝才行。”


“这次毕竟是凌十八所部主动援手,我光复军不能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李梁闻言,也只能点头说道。


“卑职明白!”


李梁再次告退,李奕的心情明显大好。


有凌十八所部策应,如此的话那信宜方向的战局应该很快就可以见分晓了。


到时候,他也能尽快将赵祥所部调回,然后带兵东出。


只是,李宜还没来得及高兴多久,他便接到了王安从平南方向送回来的一封军报。


清军驱民攻城,王志勇所部被逼无奈只得出城迎战,随后,王志勇战死,他手底下的一个团几乎全军覆没。


若非王安率援兵及时抵达,就连平南县城都要沦陷……


王安在军报中请示,该如何处理那些战俘!


李奕在看完这封军报之后,脸上的喜色瞬间消息,取而代之的是一抹阴沉。


一个团!


那可是一个团啊!


就这么打没了!


要知道,光复军自建军以来,还没出现过这样一个建制直接被打没的事情呢。


还有就是王志勇的牺牲!


李家和王家是世交,他和王志勇又年龄相仿,那可是实实在在从小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发小。


如今骤然听闻王志勇的死讯,李奕也是真的很悲痛也很震惊。


李奕的手有些颤抖,想要端起茶杯喝一口,但茶杯才刚拿起来,便洒了一半。


苦笑一声,李奕双手捂住了脸,身体不自觉的抽动,眼角有泪水涌出。


片刻之后,李奕恢复了冷静,拿出手帕擦了擦脸上的泪痕,然后提笔在王安呈递的军报上做出批示。


一个字。


杀!


不管是出于为王志勇,为那战死的一个团的士兵报仇的目的。


还是出于震慑清军,以免清军日后再干出驱民攻城的事情来,这次平南之战光复军所俘获的清军战俘,都必须得死。


他们不死,不至于平民愤,他们不死,不足以安人心!


只是,杀虽然是要杀的,但杀的时候也要讲究一下方式方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