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一十二章你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有野心!(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杨正山并没有隐瞒发展海贸的想法,而是将自己的想法全部写在了奏折上,不过他明白如果只是说海贸的话,皇帝老儿大概率是不会同意,所以他才拿建立水师作为由头。


至于承平帝会不会同意腾龙卫建立水师,杨正山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这几分把握来自于庆王暗中有一支海贸船队。


正如杨正山所想,在看到杨正山想要建造水师的时候,承平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庆王的海贸船队。


“庆王是不是有一支规模不小的船队?”承平帝向陈公公问道。


陈公公连忙回道:“是,根据秘武卫的调查,庆王早在八年前就开始组建船队,如今这支船队拥有大小船只八十多艘!”


这些年秘武卫一直都在盯着庆王,甚至还多次加强了对庆王的监控,可惜庆王做事很小心,而且每一件事都做的恰到好处。


就拿船队这件事来说,按理说亲王郡王是不能经商的,别说海贸,就算是普通生意,也是不能做的。


但是规矩只是规矩,有些规矩早已被默认打破,现在整个大荣的王爷都在经商,承平帝也不好拿经商的事情来惩治庆王。


“秘武卫还没有查清楚庆王的船队都去哪吗?”承平帝继续问道。


陈公公微微摇头,“根据秘武卫的调查,最近几年庆王的船队在李盛王朝和德盛王朝之间往来频繁,明面上以贸易为主,但暗地里却还隐藏着很多东西。”


“秘武卫有过猜测,庆王可能在海外有处驻地,但秘武卫一直无法混入庆王的船队,所以这个猜测一直没有得到验证!”


承平帝沉默的放下手中的奏折,他不得不称赞庆王的谨慎和周密。


庆王流露在表面上的东西都是那么恰到好处让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


有时候他真的很想不顾一切的拿下庆王。


可惜他一直无法下定决心。


“腾龙卫要建立水师,你怎么看?”承平帝沉默了稍许,转而问道。


他关注的重点在水师,根本没有在意杨正山想进行海贸。


“老奴不敢妄言!”陈公公低头说道。


“老东西,让你说就说!”承平帝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陈公公心思微转,露出一个笑脸,说道:“老奴觉得可以让腾龙前卫建造水师!”


“腾龙前卫!”承平帝摩搓着桌上的奏折,“那谁做腾龙前卫的指挥使!”


腾龙卫,腾龙前卫,多一个字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实际上现在是没有腾龙前卫的,只有腾龙卫,所谓腾龙前后左右四卫并没有编制,只是腾龙卫的内部划分。


若是多一个腾龙前卫,那就要从腾龙卫之中剥离出一部分军户充入腾龙前卫之中,而腾龙前卫也将设立指挥使和卫司衙门。


这就相当于两个衙门,两套平级的领导班子。


“可以让杨将军暂时兼任!”陈公公说道。


承平帝闻言,脸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


这个想法很符合他的心意。


“那就这么办吧!”


说罢,他在奏折上批了一个准字。


陈公公立即上前将奏折接过来,“老奴这就将陛下的意思传给宁国公!”


“嗯!”


承平帝点点头,再次拿起了一份奏折看了起来。


……


七月底,辽东盐运司贪腐案结案。


辽东盐运使洛福、辽安按察使唐波、辽安前卫指挥使徐华甄、前任辽东巡盐御史赵明生四人抄家问斩。


辽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辽东盐运司,辽安知府衙门等数个衙门大小官员三十余人被牵扯其中,被罢免或被贬谪。


另有大小盐商八家被抄家,十余家盐商被抄没脏银。


经此一案,辽东盐政盐业近乎于坍塌。


其他衙门还好,盐运司衙门几乎是被一锅端了。


上到盐运使,下到盐场官,几乎无一幸免。


对此,杨正山只能说蛇鼠一窝。


不过这些都是盐运司的事情,他可管不到盐运司的头上,比起盐运司官员的处置,他更关注盐商们的处置。


八家盐商被抄家,这也就意味着辽东地区空出了一大片市场,意味着接下来会有新的盐商占据这些市场,也意味着腾龙卫盐场可以卖出更多的盐。


这次盐业买卖的动荡无疑是一个机会。


杨正山在了解辽安府的情况后,立即给罗裳写了一封信,让他去辽安府看看情况,试试能不能趁机占据更大的食盐市场。


不过这事还需要郑晓的同意才行,盐运司崩塌之后,辽东的盐政几乎可以说是以郑晓为主。


罗家想要占据更大的市场,少不了郑晓的支持。


但杨正山并没有给郑晓写信,没有替罗家说项。


这事怎么说呢!


杨正山不是商人,他插手盐业买卖的原因是为了给腾龙卫增加收入,而不是为了赚钱。


如果罗家占据了更大的市场,腾龙卫的盐场肯定无法满足,所以罗家会从其他盐场买盐。


既然是从其他盐场买盐,那也就跟腾龙卫没有关系了。


而且腾龙卫的盐场可以扩建,但不能无限度的扩建。


腾龙卫可以通过盐场来赚钱,但却不能在辽东的食盐市场占据太大的份额。


原因很简单,辽东地区还有无数灶户靠煮盐晒盐吃饭,如果腾龙卫占据了太多的份额,那就会让很多灶户失去了生计。


所以杨正山想法是腾龙卫盐场最多占据三府之地的食盐市场,不能再多了。


可这样一来,罗家占据其他的市场,从其他的盐场买盐,也就成了罗家自己的买卖,所以杨正山才没有插手,只是给罗裳提了个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