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关灯
护眼
字体:
二零九 贾敬,我也是有靠山的(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今日早朝。


以叶相为首的一众官员,以及吴南派系的官员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就‘南洋战事不利,致使西北鞑子钻空子南下’一事发起弹劾。


他们有的甚至四更天就到了宫门前等待。


在宫门前值守的刘公公打了个哈欠,纳闷道:“诸位大人,开宫门还有一个时辰,这么早来是有什么重要事情吗?”


“哈哈,刘公公只管再睡会,不用理会我们。”


“是啊是啊,我等只是忧心社稷,在家里睡不着,所以才早到一步的。”


“呵呵,那咱家再进去眯一会……”守宫门的刘公公打着哈欠又回了屋子里。


在众人焦急的等待中,东面天空终于出现了鱼肚白,值守的禁卫军将宫门缓缓打开。


众朝臣鱼贯而入。


皇极殿上。

https://m.9biquge,com

安平帝也是早早地就来了,昨晚得知了鞑子寇边的消息,他几乎一夜没合眼,就盼着今天群臣拿出个主意。


“吾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


“谢万岁……”


一套繁琐的表面流程之后,安平帝淡淡道:“西北鞑子猖狂南下寇边,诸位爱卿可有退敌之策?”


兵部员外郎站出班,躬身道:“启禀皇上,西北鞑子猖狂寇边乃是看到我大夏南洋战事不利,欲趁火打劫,臣以为应该尽快结束南洋之战。”


“臣附议。”


“南洋之战毫无意义,不但有损我大夏礼仪之邦的名声,而且劳民伤财,迄今为止已经花去了朝廷整整两百万两白银,臣请皇上治罪林如海!”


“臣附议。”


朝堂下许多官员跟着附议。


甚至包括一些中立派的官员。


这倒不是他们倒向了哪一边,而是在他们的认知中,南洋那边的蛮夷之地实在不值得一挣。


就是白送,还要仔细想想到底要不要那累赘呢。


安平帝看向前面一直沉默不语的贾敬,说道:“贾阁老以为如何?”


贾敬摇头,坚定道:“南洋将来必是重要之地,犹如海上丝绸之路,绝不能让外夷占领!”


安平帝微微皱眉。


从心底,他不在意南洋的那些地方。


大夏地盘已经够大了。


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实在想开疆扩土坐那千古一帝,去征西北鞑子,或者去征东北的女真人,甚至远征高丽都比去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南洋上好一百倍。


看出皇帝对贾敬有所不满,吴南冷笑一声站出来,“现在西北鞑子南下,形势危急,贾大人不思如何退敌,反而一颗心全系在南洋之上,敢问贾大人是何居心?”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众人都看向贾敬。


只见贾敬微笑道:“追缉逃亡南洋的钦犯是太上皇亲自下的旨意,我多关心一些,如何跟‘居心’二字扯上了?”


紧接着,贾敬向皇上躬身行礼道:“皇上,南洋之事毕竟是太上皇定下的,臣以为究竟如何处置,还是请太上皇定夺。”


安平帝心中一凛。


这几天太上皇几乎除了炼丹不问别的事,他几乎都忘了……这件还牵扯到太上皇!


太上皇在一天,他就不能大意。


“贾爱卿言之有理!”安平帝说道。


吴南脸色非常难看。


近来,他也把太上皇淡忘了,以为皇帝已经执掌了朝纲。


但事实上,只要太上皇还在一天,这个天下就还是太上皇说的算。


贾敬,就无人可动。


不光是吴南,其余弹劾之人也没了声息。


出兵南洋是太上皇的意思,他们弹劾岂不是对太上皇不满?在这个节骨眼上,可不能自找麻烦。


“南洋之事等问明了太上皇再做计较,现在诸位爱卿还是想想西北那边可有退敌良策?”安平帝话风一转,说道。


叶相站出班,躬身道:“皇上无需太过担忧,前次我们已经做了准备,一万精兵再加上大同原本的守军,守住城池应该没有问题。”


“不过稳妥期间,臣以为再派一员大将从安庆府领两万兵马,前往大同协助守城。”


“叶相所言老成持重,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大群人跟着叶相。


这时候安平帝微微皱眉,道:“只是守住么?可有退敌之策?”


叶相淡淡道:“只要边关将士浴血奋战,敌军久攻不下,自然退去。”


“此计甚妙!”


众人皆赞。


安平帝有些无语。


他不想一味的当缩头乌龟防守。


“李爱卿,可有良策?”


安平帝把目光看向自己的肱骨大臣,李敏之。


李敏之出班,躬身道:“臣以为可派使者前往西北,教授他们孔孟之道,以孝仁礼德义感化他们,从此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不但解决了边境战事,百姓也免遭战火涂炭,此乃大国之仁也……”


安平帝:“……”


人才!


不愧是饱读圣贤文章的大儒!


“温阁老,你有何看法?”


安平帝又看向另一位阁老。


温庭昨晚睡的有些晚,今早上又起的早,此时精神上有些不足,恍惚道:“臣……臣,臣一时有些耳背了,皇上可否再说一遍?”


叶相虎据首辅之位,高不可攀。


贾敬来势汹汹,如雄狮。


温阁老已经准备得过且过,再熬个一两年,弄点养老钱,就立刻告老还乡。


安平帝:“……”


都是人才啊。


不愧是他爹留下的班底!


“朕问你,西北鞑子寇边,可有退敌之策?”安平帝耐着性子又问了一句。


他现在必须忍着。


等真正的君临天下,这些尸位素餐的,全都得滚!


温庭想了想,认真道:“臣以为一定要派大军前往大同援助守城,一旦大同失守,后面便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暴露在鞑子铁蹄之下,后果不堪设想……”


“好了。”


安平帝摆手打断了。


“贾爱卿,你可有良策?”


贾敬正色道:“臣以为必须施展雷霆手段,一旦让西北鞑子尝到了甜头,后果不堪设想。”


大夏这些年歌舞升平,文臣们早已经失去了进取之心,只想着怎么防守。


遥想当年他父亲贾代化,在边关杀的鞑子闻风丧胆,俘虏的鞑子现在还在他们宁国府的马厩里养马呢。


区区鞑子,何惧?!


“如何雷霆手段?”


安平帝眼睛一亮,接着问道。


贾敬正色道:“打得一拳出免得百拳来,臣以为可将京营五万精锐尽数派出,跟鞑子决战大同城下,一定要让鞑子知道,我大夏不可犯!”


“不可!”


“万万不可!”


好几个大臣马上站出来反对。


其中就有叶相。


“京营负责保卫京都安稳,万万不可轻易动之!”叶相语气严肃的说道。


贾敬道:“京营有十万人马,留下五万还不够么?谁还能在京都掀起滔天巨浪不成?”


叶相看着贾敬,冷笑道:“我也不知道是谁呢,总之,京营万不能动,皇上三思。”


一大群官员跟着高呼。


“皇上三思。”


皇帝的安危,他们这些百官的安危,可都靠京营镇守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