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七一 明楼文斗(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爷,今儿我跟着你吧。”


“现在金陵并不太平。”


“金陵也不太平吗?”


“嗯,万一那叶小阁老不死心呢?您也说了,叶小阁老没死透。”萧萧吓唬贾蓉说道。


贾蓉最后点了点头,同意了。


萧萧换了一身书童的衣裳,弄了个丸子头,看上去别有一番风致。


“讨厌,爷看什么呢!”


贾蓉:“……”


他感觉目光跟平时没什么不一样,不明白萧萧为什么忽然娇嗔。


“走啦!”

https://m.9biquge,com

萧萧害羞的自己往前走了。


贾蓉一本正经的跟在后面。


租借的这处院子距离秦淮河还有十几里的距离,二人雇佣了一辆马车,晃晃悠悠的往前走走。


不多时,外面车夫提醒道:“公子爷,前面就是秦淮河路段了,小老儿的马车不能往前走,您需要骄子吗?”


“不用了。”


贾蓉出了车厢跳下马车。


萧萧跟着出来,看得出第一次当书童还有些不习惯,下马车竟然想着挽裙子,弯下腰去才发现不用。


“哈哈,走了!”


贾拍了拍萧萧肩膀。


“嗯!”


萧萧跟在了贾蓉身后边,眸子左瞧瞧右看看,似乎是一个初来秦淮河充满好奇的小书童。


贾蓉仔细感受着这座六朝古都的意蕴,她比京都少了几份厚重庄严,多了几分文采风流,也多了几分独属于江南的繁华气息。


大街上青衿士子随处可见,似乎每个人身后都跟着一两个样貌清秀的小书童,萧萧在里面并不显眼。


“李兄走快些,今儿明楼的文会据说会有英社的才子到场,有热闹看了。”一个身穿国子监服饰的英俊少年疾步往前走着。


他身后还有一位少年,快追了几步,问道:“真的?张兄从何处得知?”


“昨晚跟赵兄一起吃酒得知的,你也知道,赵兄跟英社走的很近,而且很有可能最近会加入英社。”


“那可有意思啊,青社的谢继文对上英社,肯定落得个灰头土脸,青社想在我江南扬名简直是痴心妄想。”


“不错!”


“今日就叫那北人见识见识我江南才子的实力,不要以为在江北有些名气了就敢到我们江南撒野!”


二人一面说着话,脚下走的更快了。


贾蓉眼睛一亮,他没想到来到后的第一天就有了谢继文的消息,忙小心的跟在二人身后。


二人往前走着,忽然回头。


“兄弟,有些面生?”


“你也是去明楼的吗?”


二人看着贾蓉问道。


贾蓉也没有隐瞒,微微一笑,拱手道:“还望二位兄台勿怪,在下姓贾,刚刚听二位谈及明楼有文会,心痒难耐,也想跟着去见识见识,不知明楼的文会需要请柬么?”


“哪里哪里。”其中一人对贾蓉微笑道:“明楼文会向来是光邀天下才子,不认请柬,只要能过了门口的考验,任何人皆可入内。”


“哦?不知什么考验?”


贾蓉问道。


二人相视一笑。


“会有人当面出题,需在两柱香之内完成一篇八股文。”说完,二人又解释道:“当然,只有第一次入楼有这样的考验,今后只需报上名讳,即可畅通无阻的进入楼内。”


“我跟张兄都已经过了考验,可以直接入楼了,贾兄弟若是第一次来少不得要经历一番考验。”


贾蓉点点头。


两柱香完成一篇命题八股文,对一般的读书人还真有些难度。


不说别人,夜梦书就够呛。


不过对他来说……


呵呵,一炷香也够了。


几人说话间已经到了明楼门前。


只见这座紧邻秦淮河的明楼沿街占了十余丈长,三层的高大阁楼,门口牌匾高挂。


明楼两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


下面有一行小字。


崇文元年甲子科状元曾永卫手书。


贾蓉肃然起敬。


曾永卫中状元时年仅二十岁,是本朝第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其八股文章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哪怕是一些文学大儒也要甘拜下风。


现在极为盛行的古文体八股文就是曾永卫始创的。


尤其是在八股对偶部分,古文体摆脱了从前那种生涩险怪,多对而不对,参差洒落虽近于古却不公整的做法,使排比对偶齐整而合乎韵律。


古文体八股文对文章字数,工整,韵律以及主旨把握程度要求极高,限于时间关系,很少有考生敢在乡试会试的时候用上古文体。


上次顺天府的院试贾蓉就没敢轻易尝试,主要是当时的文章水平还不太够。再有一点,区区院试不值得贾蓉把压箱底的手段用出来。


“哈哈,兄弟明楼到了。”


“我们在里面等着贾兄弟大驾。”


二人说着话进了明楼。


事实上二人虽然跟贾蓉客套了很多,也不过是为了显摆一下自己,他们甚至没想到贾蓉有能力进明楼。


毕竟,他们听出了贾蓉的口音,似乎是北地来的。


门口设着桌椅。


有几个人跃跃欲试,却没人真正的接受考验。有能力的早已经获得了资格,没能力的也只能“跃跃欲试”了。


这时候一个年轻的书生大步走上前,嘴里喃喃自语:“希望今天的题目简单一些。”


认识这位公子的人似乎很多,旁边立刻有人嬉笑道:“哎吆,周公子这个月是第三次来了吧?”


又有人嗤笑道:“还真是屡试屡败,屡败屡试。”


面对众人的嬉笑,周公子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一点也不在意:“小生周彦儒,今日厚颜再来求题!”


门口的小厮显然也认识他,点了点头笑道:“周公子稍等,我马上去取题目。”


刚转过身去,忽然听后面有人喊:“小哥稍等,也为在下取一道题目。”


小厮回头看了看,见同样是一位年轻的公子,于是再次点了点头,进屋里去了。


周彦儒诧异的看了一眼贾蓉,笑道:“这位兄台面生,不知是哪里人士?”


贾蓉微笑道:“祖籍金陵,现居京都,过年回老家来看看,没想到遇上这样的盛事。”


周彦儒笑道:“观兄台文采风流,远胜吾多矣,若今日咱们侥幸一同过试,就算作同科如何?”


贾蓉拱了拱手:“固所愿也。”


不一会儿,小厮拿出了一份题。


“楼主说了,你们二人做一题即可。”


二人都点了点头。


这对他们来说都是无所谓的,毕竟在这种地方做文章不存在什么抄题。


小厮见二人同意,打开题目奉上。


二人看去,只见:


人莫知其子之恶。


这句出自《大学》。


意思很简单:人总是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失。


可能对于贾蓉,周彦儒两个少年来说,“孩子”暂时有些遥远,不过这并不影响。


因为这句话并不是教育人应该如何管教孩子的,拿到全文里面,它所表现出来的意思是:


修身的重要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