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刀行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7章西陵悟道(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轰隆隆!


雷声轰鸣,雨势变得更大。


好似天空破了个大洞,雨水倾盆而至,又在峡谷之中翻涌,已经分不清浪花还是雨雾。


“小心点儿,快进去!”


李衍伸手拽着一名船工,稍微发力,便将对方凌空提起,落在栈道之上。


栈道湿滑,再加上雨雾翻涌,那船工即便见惯大风大浪,也只得弯腰低头,扶着石壁钻入洞中。


李衍又看了看下方山坡,确定没人落下后,这才转身,跟着进入石洞。


石洞岩壁,皆是各种文人墨客题字,各个朝代都有,其中还有不少熟悉的名字,可惜已然斑驳。


这里正是三游洞。


他们在下方等了一会儿,没有再受到河怪攻击,但来往船只也彻底没了踪影,加上雨势变大,只能沿着陡峭山坡向上爬。


还好,上面便是著名的三游洞。


雨势太大,只得进入躲藏。


进入到洞中后,李衍浑身已经湿透,吧唧吧唧每走一步,脚下都是一片水印。


洞内,气氛有些压抑。


沙里飞正在检查行李,即便有油布包裹,一些东西也已经被水浸透,尤其是装着火器的那包。


看着油布被礁石划破的口子,沙里飞脸色难看,但因原百户在,也不好拿出来检查…


原百户同样满脸阴沉,再也没了之前笑意,看向旁边船头,冷声道:“之前西陵峡中,可曾出现过水怪作祟?”


那船头虽捡回一条命,但赖以为生的木船被毁,心情很是低落,颤声道:“去年夏季,有水怪作祟,被太玄正教做法事镇杀,自那以后就再没出过事。”


“若早知有这东西,小人哪敢过峡。”


“道长,给。”


李衍从怀中取出金钱剑,递给王道玄。


王道玄松了口气,连忙接过,这东西可是他最贵的法器,没想到还能失而复得。


李衍又看向原百户,沉声道:“这水怪出现的蹊跷,毫无预兆,且尾巴上还有铜链。”


原百户眼睛微眯,“李少侠的意思是,有人操控水怪作祟?”


“不一定。”


王道玄又取出了罗盘,看着上面摇摆不定的指针,“这里地气忽然紊乱,长江乃龙脉之一,要想动手脚,可不是件小事,必然动静颇大。”


“还有那锁链,年代久远,且与鱼尾融为一体,恐怕这河怪存在的年头也不短,只是最近才挣脱锁链。”


李衍想起一事,点头赞同道:“道长所言有理,我还发现,那河怪身上有铁矛镶嵌,已经腐朽生锈,估计曾被镇压。”


“令我不解的是,既然有能力镇压,为何不将其斩杀?”


很多东西不能斩杀,只能镇压。


比如太玄正教在秦岭挖出的旱魃,吸收了太多阴煞之气,一旦斩杀,必流毒千里,只能镇压起来,凭借地气或先天罡气,一点点磨灭。


朱家堡的尸兵也是如此,镇压多年后,只化作一股阴煞浊气,想办法泄掉就好。


但河怪这东西,绝不在其中。


这种有道行的妖物,杀了之后,不仅鱼骨鱼鳞能做法器,妖魂也能收服,炼为兵马。


王道玄摇头道:“贫道也不清楚。”


说着,看了看手中罗盘,“或许,跟这异常的地气紊乱有关,找到源头,便能找到答案。”


一旁的原百户,则沉默不语。


他这次可算倒了大霉,原本手下人马就折损,想着立个大功,给麾下兄弟多点抚恤。


没成想出师不利,又碰到这种事。


李衍眼中沉思,询问道:“原大人,您觉得我们如今该怎么办?”


原百户叹了口气,“眼下河怪肆虐,西陵峡怕是短时间难以通行,诸位若要继续去秭归县,可等雨停后,沿着山路前往。”


李衍眼睛微眯,“百户大人不去了?”


“不去了。”


原百户看着洞外雨雾,眼神有些茫然,“这次死了不少手下,连火枪也丢了,等雨停后,便会返回宜昌城领罪。”


很显然,他已有些心灰意懒。


李衍也没有多说什么。


谁能想到,会突遇水怪作祟,只能说倒霉。


当然,他们还是要继续前行。


二碑湾的事情,若处理不好,那这宜昌就没脸待下去了,更别说从城隍庙获取资源。


想到这儿,李衍开口道:“沙老叔、吕三兄弟,道长,你们早点休息,待雨晴后,咱们就离开。”


“行,我去生点火。”


沙里飞点了点头,叫着吕三帮忙。


这“三游洞”虽说不少文人墨客前来瞻仰游览,但却不像李衍前世,被开发成旅游区。


洞中有不少山风吹落的枯枝,还有那些游人生火剩下的柴火。


船工们也起身帮忙,很快升起篝火,众人围在火边烤起了衣服,沙里飞也将行李中的干粮分给他们。


此刻天色已经有些昏暗,阴暗的山崖上,篝火闪烁,给了众人一点温暖。


至于李衍,将衣服撑在火边后,便赤裸着上身,来到洞口边。


李衍静静看着外面雨雾,若有所思。


山风雨雾咆哮,却隐约让他生出一些灵感。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研究遁甲之术。


《北帝神行术》中,除了甲马,还有便是涉险术,乃是借助甲马,穿行危险区域。


其中一个关键,便是借五行之势。


原本他还不太理解,但之前在水上借着甲马脱身,却是让他恍然大悟。


所谓借五行之势,并非借助五行,而是其势。


天下万物可分阴阳五行,尤其是这罡煞之气形成的局势,罡煞可分阴阳,其势变化又可分五行。


关窍在借,在顺势而为,并非克制。


河中水浪翻涌,本身就是一股势,他以暗劲借力,拍击水面而起,只是最笨的方法。


若能借助这股势头,才更加轻松。


“甲马”,本是祭神之用,上方画有神像,象征北方鬼帝,披甲乘马,借着这股神力而行。


同样,其何尝不是一种遁甲?


神明为甲,借势而遁,便是神行涉险术。


这才是《北帝神行术》的强大,不仅可以同时叠加暗劲,还可借势而遁。


而《北帝神行术》,亦是遁术基础。


想到这儿,李衍掐动阳诀,闭上眼睛,深深吸了口气。


果然,长江为龙脉,尤其是在这西陵峡中,滚滚巨浪自带一股罡气,翻涌奔腾。


当然,并未成“局”,而是一种“势”。


所谓势尽则散。


若将甲马融入这股势中,他说不定根本无需使用暗劲,便可踏浪而行,速度飞快。


当然,他这甲马只是普通黄绫制作,这种高级用法还无法承受,说不定刚一借势,便会崩溃燃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