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刀行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1章江湖路远人依旧(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当!当!


悠扬钟声回荡整个华山。


青柯坪山道上,李衍回头观望,心中复杂。


他刀成之时,便是纯阳宫住持羽化之日。


怎么看,都觉得有些不吉利。


这种时候,他们自然也不敢多说废话触霉头,向着玉风子等人告辞后,便匆匆下了山。


这华山不愧是神州之根。


回头细想,才觉此行光怪陆离,许多事到现在都是一头雾水。


比如那列仙传中神秘的毛女、修羊公。


一个用服食法长生,神罡保存到现在还未消散,一个竟然会变化之术,当真是玄之又玄。


还有那莫名其妙的华山神灯、忽然降临的白帝福缘,都仿佛笼罩在迷雾之中…


王道玄曾说过,庙与道观有三分:


山下者广纳红尘,山腰半尘半仙,而到了山上,则是远离红尘,一心求道。


或许有日他站的够高,这些谜团才会一一解开,而如今,还需在红尘中打滚。


想到这儿,他握紧手中断尘刀,望向远处山谷,沉声道:“诸位,山上事了,江湖路远,咱们早点动身吧。”


“吕兄弟,看看山下那帮蠢货还在不在?”


吕三点头,口中吹响竹哨,模仿鹰鸣之音。


阴沉的天空之上,鹰隼上下盘旋飞舞。


吕三看到后,顿时眉头一皱,“那帮人还守在玉泉坊,对上下山之人严加排查,真是阴魂不散”


李衍哼了一声,眼神微冷,“既如此,那就只能动手了,准备一下,咱们冲关出山!”


毫无疑问,朝廷的兵马不好对付。


除非那种乱军之中纵横穿梭的宗师人物,否则普通江湖中人和术士,即便你修成丹境、罡劲,术法也不俗,在这么多人围攻中,也会力竭而亡。


但对他来说,此事却并非无解。


此刻天空阴沉,细雨蒙蒙,不见半点阳光。


这种天气,召唤兵马也不是问题。


大不了召来一营鬼兵,掀起狂风,飞沙走石迷眼,让他们借机冲关。


两次抓捕阴犯,共得六道罡令。


用出一道脱身也无妨。


当然,他也不会大开杀戒,借阴兵脱身和用术法屠杀朝廷官兵,可是两码事。


有些是禁忌,一旦做了,执法堂就会蜂拥而来,就连太玄正教的弟子也不敢干。


毕竟山上的情况,他也看到了,大宣朝如今鼎盛,王权还死死压着神权一头。


很快,三人便到了山下,趴在拐角岩石上,向外打量。


果然,西岳神庙外有大批兵马巡逻。


这里是国朝祭祀之地,他们肯定是不敢纵兵闯入,但却守住所有道路,来往行人都严格排查。


李衍眼睛微眯,跟众人打了个眼色,随后将勾牒扣在手中,准备冲关。


但正要施法,事情却有了转机。


只见远处平原之上,两骑飞奔而来。


“公子!公子慢点!”


书童竹墨在后面心惊胆战,不断呼喊。


严九龄则在前方策马狂奔,泥水飞溅,身上锦袍满是污渍,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


雨中纵马虽然狼狈,但看到山下景象,他还是松了口气,“还好,总算是没误事。”


“快停下!”


见他纵马而来,外围士兵立刻弯弓搭箭。


“大胆!”


严九龄一声暴喝,此刻哪还有平日里那怯懦书生模样,怒目圆瞪道:“我乃鄂州举人严九龄,奉巡抚李大人之命前来,尔等想要造反吗!”


他虽不练拳脚,但此时竟有浩然正气滋生。


拦路的士兵,眼中顿时惊疑不定。


见严九龄气势不凡,他们连忙将刀兵放下,领头的士兵有些心虚道:“可有证明?”


“哼!”


严九龄翻身下马,一声冷哼,从怀中取出张白卷,上面写了几行字,并且落着通红官印。


但那小兵只是随口一问,根本认不得字,匆匆看了一眼,便弯腰抱拳道:“先生,请随我来。”


面对着上千虎狼之兵,严九龄毫无惧色,梗着脖子,大摇大摆就进了中军。


李衍等人自然也已看到。


只见严九龄掐着双腰,对一马上将军破口大骂,那将军虽面有怒色,却也不敢多说,抱了抱拳,伸手一挥,带着麾下军队迅速离开。


沙里飞咋舌道:“好嘛,这傻书生竟也有这般气势,了不得!”


待士兵们离开后,严九龄还留在原地,扭头望向华山,眼中满是忧虑。


见此情形,李衍等人也不再躲藏,快步走了出来。


“哈哈哈……”见他们平安,严九龄也松了口气,大笑着跑了过来,地上湿滑,还差点摔一跤。


他也不在意,尽管狼狈,还是满脸微笑道:“诸位没事就好,路上河水暴涨,冲塌桥梁,耽搁了些时间,急得我以为误事。”


“多谢严兄!”李衍正色抱拳。


他虽有办法突围,但严九龄所为他也看在眼里,心中佩服的同时,也已记下这人情。


“无妨,应该的。”


严九龄并不在意,看了看华山,又望了望众人,忽然叹了口气:“诸位,是不是就要在此分别了?”


李衍洒然一笑,“没有酒,叫什么分别!”


“等我!”


说罢,便骑上快马而出,跑到附近镇子买了一坛酒,又匆匆归来,给几人都倒了一碗。


严九龄此时,也觉豪意大生,端起酒碗笑道:“李兄弟,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见。”


“不过我相信,定能在江湖上闻你大名!”


李衍也端着碗沉声道:“我在江湖,明年也定会听到严兄金榜题名的消息。”


大宣朝科举三年一届,严九龄考了举人,今年就要前往京城准备。


约莫明年二三月份就会开考,之所以提前上去,无非是要左右打点,拜见各路师长。


如今风气便是如此,你不做,没根没底的,即便不会名落孙山,也会被发配到偏远之地做官。


“承李兄吉言!”


几人端起酒碗,咚咚饮下,一把摔碎在地上。


一旁的竹墨也被感染,开口道:“李大侠,沙老叔,王道长,伱们路上要小心呀。”


“这关中可真不太平,军队敢私自出兵,刀匪也如此猖狂,我听说上元夜那晚,还有人当街把人脑袋都拧了下来,太可怕了……”


李衍等人顿时面色古怪。


沙里飞乐道:“是啊是啊,咱们都是大大的良民,可不敢跟那种匪人碰面。”


严九龄自然知道怎么回事,洒然一笑,正色拱手道:“诸位,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李衍等人也纷纷拱手。


细雨中,双方浊酒告别。


一个北上,踏入官场。


一个南下,走向江湖…


……


长安城,花萼楼内。


夜哭郎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刚到手的一万两银子,也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


身边美人在怀,脚下酒罐叮当。


看着万掌柜捎来的条子,夜哭郎稍作摇头,旋即屈指轻捻,那纸条顿时化为飞灰。


“走了?走了好啊…”


“路,总是要一步步走的。”


他猛地灌了口酒,赤裸着胸膛来到窗格前。望长安之繁华,眼神迷离,似又回忆起初来时的模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