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九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朱宪在圈禁所的院子,潜心学习。


他拿起今天刚送来不久的《顺天政报》,看到头版第一篇文章,才看了二三十个字,背后的冷汗不由刷刷地流。


这篇文章全文刊登了海瑞的最新上疏。


赫赫有名的海瑞把矛头指向太祖皇帝定下的诸藩分封制,他尖锐地指出,历经两百年,宗室诸藩已有近十万人。


这些太祖皇帝的子子孙孙们,从亲王郡王开始分封,一直到郡王六世孙授辅国中尉,不再降爵。


每年耗费钱粮数百万石,却养了一群无所事事,在世上只为耗费民脂民膏的“废物”!


没错,耿直的海瑞在上疏里直接把这群于国于民都毫无益处的诸藩子孙,统统骂为废物。


朱宪觉得很冤。


谁想当废物?


我们也要想有所作为,我们也有读书习武,也想建功立业,名存青史,可是祖制不让啊!


太祖皇帝以及成祖皇帝后面修订的皇诰祖制里,明文规定,诸藩宗室不得参加科试,不得入军,不得经商,反正躺在家里当头猪好了。


曾经有旁支宗室,因为朝廷禄米不能及时发,穷得家里耗子都含泪连夜搬家。实在没法子,一家老小要吃饭啊,上疏皇上,请求网开一面,让他去跟老丈人搭个伙,做点小买卖。


皇上收到上疏,感叹道,同为太祖子孙,却把你给穷成个这个鸟样,可怜啊。下一句却是,祖制不准啊,你还是把腰带再扎紧一点,这样还能扛会饿。


朱宪长叹一口气,把报纸放在桌面上。


祖制养了我们,也害了我们。


历朝历代,那有像国朝这样对待宗室的?


名义上是优养,说白了就是成祖皇帝怕有人复制他的成功,干脆以优养名义圈养宗室,目的就是防范这些叔伯兄弟和子侄!


看看人家前唐,如废太子李承乾的孙子李适之,玄宗时为宰相,吴王李恪的长子成王李千里是禁军大将,孙子李祎更是玄宗时一代名将。


而著名的权相李林甫,是高祖堂弟的后裔。


前宋也是如此,如前唐一般,宗室可以正常参政做官,入朝可为宰相,在地方可以做知州、刺史,在边疆甚至可为节度使,统领大军。


到了国朝,对宗室是严防死守,除了吃喝穿戴不愁,等于是被永远关在封地那么小小的一块地方。


什么都不准做,更不准“结交外臣”。码得,我们除了巧取豪夺、欺男霸女之外,还能做什么!


我们也委屈啊!


朱宪想到这里,突然心头一动。


此时的他,彻底明白前些日子都察院左都御史赵贞吉探望自己的用意。


诸藩分封制,西苑太子决意要改,这是明白无误的事情。


可是如何改,除了如海瑞这等无比犀利的外部声音,也需要来自宗室的内部声音啊!


我踏马的就是个猪脑子,到今天才悟到。


唉,这些当官的,一个个从不好好说话,都喜欢打哑谜,让你猜。


朱宪感叹一句,叫内侍拿来笔墨,本王今日要挥毫泼墨,写出一篇雄文来,我要用它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或许就是知识改变命运!


朱宪连写了四五稿,丢了十几张废纸,越写脑海越清晰,越写越下笔如有神。


写到一半,突然听到外面熙熙攘攘,像是突然涌进来数百人,吵吵嚷嚷,骂骂咧咧,就跟菜市场里炸了锅一样。


朱宪如同泉涌一般的思路被打断,气愤地把毛笔往桌子上一甩。


码得!


吵什么吵!


可是一转头朱宪意识到不对,这里可是圈禁所,这里平日里静得瘆人,幸好有几位内侍和宫女陪伴着,可以说说话,聊聊天,有时候还去院子里戏耍一会。


要不然这几个月自己早就被疯掉了。


今天怎么这么热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