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们在辽阳过冬!(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实那用得着太子殿下出马啊!


首先现在大明主流舆情体现在报纸上,清流士林对舆情的影响日渐减少。


可大明的报纸都归太常寺管,李贽是太常少卿,太常寺没有太常卿,他就是老大。


你一个球员跟裁判吵架,你吵得赢吗?


其次太常寺掌握着一支宣教队伍,一是教师队伍,分布在各地私塾、学堂和书院;二是宣讲队,分布在各地城镇,以报纸为基础,向百姓们宣讲。


你说他们是会帮你,还是帮他们最大的上司?


最后就是李贽背后有一帮有钱人在支持。


缠足多耽误挣钱,必须明令禁止!


无数的厂主、股东坚决支持李贽,怎么支持?有钱出钱呗。


大把的钱花下去,四处找枪手,在报纸刊登文章,批判缠足的恶毒罪行;找到御史清流,明码标价,上疏支持禁缠足,润笔费若干;出钱支持名士大儒开文会,就在名胜古迹或顶级酒楼召开,豪华盛大,说出去倍有面子,但主题必须是《缠足是违背圣人教诲的若干论证》。


人家有钱有势,余昌德怎么跟李贽斗?


当然了,在背后支持缠足,反对禁令者不乏高门大户,世家豪右。有些富豪官宦,越有钱有势,心里越喜欢这种变态的调调。


但是这种爱好还没重要到可以舍弃身家前途。


谁知道西苑是什么态度?


他们保持中立,静观其变。


余昌德等人就显得孤立无援。


一番争斗下来,禁缠足一方占据上风,内阁票拟、西苑批红。以母仪天下,慈德昭彰的太祖皇帝孝慈高皇后为典范,明诏天下,禁止缠足,违者罚银五十两。


有风雅士子不屑一顾,五十两银子能得一三寸金莲,足矣!


别急,明诏后面有细则规定,家中女眷有自隆庆三年正旦日开始缠足者,或强迫、诱使她人缠足者,禁止参加院试、乡试、会试,武举,以及各布政司吏员招录.


你家有钱,罚得起,尽管叫你家里女眷缠足,或是利诱别人家女儿缠足,只是你以后就无法踏上仕途,只能做一个游荡在乡野之间的闲云野鹤。


此诏一出,李贽名声大振。


余昌德成了大笑话。


恼羞成怒的他把所有的仇恨都算在李贽头上


申时行和余有丁到现在也明白了,余昌德为何言辞中如此痛恨李贽,口口声声要致他于死地。


何必呢!


看到两人神情,张四维劝道:“两位,世事未卜,人心难料。俗世洪流,如履薄冰,我们能走到这一步,已是千难万险。


有些人为了意气之争,甘愿押上前途身家,劝不住的,也没有必要去劝。”


此话一出,不仅申时行和余有丁深有感触,连王世贞也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辽河河套赤峰城以北一百多里的山丘上,上百辆车首尾相连,依着山势围成一个圈。


数千北虏骑兵,舞着刀,嘴里嗬嗬地大喊着,策动着坐骑,围着山丘打转,时不时地张弓搭箭,对着山上的明军来上一箭。


上千明军士兵举起世子滑膛枪,躲在车厢后面,三五人一组,对着北虏骑兵,砰砰地齐射。


时不时地有北虏骑兵应声落马。


“轰!”,偶尔会有子母炮响起,一发霰弹飞出,马嘶人叫中,三五个北虏骑兵应声倒地。


在山丘上,叶梦熊扶着浑身是血,奄奄一息的李成材,泪流满面。


镇北关,无非就是一道石墙沿着山势搭建,关隘上有一座半石半木的城寨,已经东倒西歪,不少地方冒着火,腾起烟。


图们汗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站在旁边一处山岗上,意气风发地看着一队队兵甲齐备、士气高昂的察哈尔骑兵,策马走进镇北关。


他扬起马鞭,指着南边大声道。


“孩儿们,我们已经攻破天险镇北关,明军望风而逃。前面就是开原城,拿下它,我们在辽阳过冬!”


“大汗万岁!”


数万北虏骑兵,挥舞着刀枪,兴奋地齐声高呼。


声音响彻天地,山河为之变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