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明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4章 怀黄佩紫,越凫楚乙(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尚书!”


突然一道声音,传入了王崇古的耳中。


他立刻站定,回过头看去。


只见张居正的管家游七,正站在他的身侧,恭谨地行礼:“王尚书,今晨风大,容易损了仪容,我家老爷特意叫我来,请您乘轿,一同入宫。”


王崇古抬头看向不远处,停在巷口以逸待劳的大轿。


立刻明白,张居正这是特意等着他,当是有话要说。


王崇古也不含糊,将袖袍一卷,双手负在身后,大步走了过去。


不等游七掀开车帘,他直接拿头往里一钻,闪身坐了进去。


他随意坐到张居正对面,开门见山:“元辅寻我,所为何事?”


张居正手上拿着奏疏,聚精会神地翻阅,嘴上则是一心二用,开口道:“俺答封贡之前,我劝先帝校阅京营。”


“彼时学甫也附奏过,说此举可使‘沿边扼塞诸军,亦望风而思奋矣’。”


“隆庆三年九月,先帝果然大阅,‘都城远近,观者如堵’,鞑靼惊骇不已,甚至‘海内因传欲复河套’,可见效用。”


“事后学甫还上奏,希望先帝引以为常。”


“如今,学甫为何一反常态,犹犹豫豫,一副不欲陛下插手京营的样子?”


一句话的功夫,张居正已经看完一份奏疏,再度翻开下一本。


王崇古看了一眼面前这位殚精竭虑的首辅一眼,闷闷回道:“元辅何出此言?为臣下者,岂会大逆不道,有意挟制君上?”


“不过是就事论事,权衡利弊,为大局缓思。”


“彼时先帝仁恕之心过甚,为臣者,自然乐见先帝施德布威,彰显威仪。”


“今上年岁尚浅,行事尤显操切,为臣者,便想着替陛下思虑妥当,也好查漏补缺。”


张居正这话,王崇古不可能当面认下。


但他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事情是如张居正所言,但形势却不一样。


彼时的先帝无心朝政,也无意兵事。


校阅只是振奋士气,给内阁表明态度,提振兵卒士气的,并不是真的准备插手京营。


有益于边事,却无揽权之害,他自然一百个乐意。


但如今这位皇帝,对晋人有成见,他自然要防着点,否则真像自家外甥说的,卸磨杀驴怎么办?


张居正合上一份奏疏,递给了王崇古。


前者突然岔开话题道:“这是礼科右给事中陈渠等七人,联名上的奏疏。”


王崇古疑惑接过,不明白张居正话里什么意思。


只听张居正继续说道:“陈渠等人,将近来的灾祸都说了一遍。”


“从涉春以来,旱暵弥炽,到风霾频作,炎埃蔽天,再到久旱弗雨,水泉俱涸。”


“他们说,这些全都是陛下不修德行,纵容奸臣,为患朝纲的缘故。”


“希望陛下能够,废除考成法、停止盐政衙门的筹划,以及……”


“嘱咐陛下毋耽媮玩,危惕以思,勉修实政,驱赶内阁之中的奸臣,并且下罪己诏,祈求上苍原谅。”


王崇古静静听着,并未翻开奏疏。


等张居正说完后,王崇古才摇了摇头:“内阁机要,我岂能旁窥?”


被自家外甥讲解一番后,他也明白首辅跟皇帝关系紧密。


尤怕这是张居正要给他下套。


警惕之下,不肯露半点口风,免得说错话。


张居正又从一旁拿起一份奏疏,认真道:“除了这种奏疏,还有刑科右给事中侯于赵等人。”


“说,日食星变,迭示灾异。去岁二冬无雪,今春祖夏少雨,风霾屡日,雷霆不作。”


“二麦无成,百谷未播,天下将有赤地千里之状。”


“这是因为有人罗织罪名,陷害大臣,有人任人唯亲,霍乱朝纲。”


“希望陛下能够学习先帝,任用贤臣,无为而治。”


王崇古面无表情。


这话说的是南直隶案,海瑞戕害大臣,内阁助纣为虐,他自然是听得懂的。


但他不明白张居正说这些,是什么目的。


只沉默着不接话。


脑海中则是飞速思考起来。


是试探与自己有没有关系?


还是准备要拿这些言官杀鸡儆猴,威胁自己?


王崇古不动声色,实则心念电转。


张居正又拿起三道奏疏,给王崇古一一念完。


全是攻讦内阁、海瑞等人的,指桑骂槐,一目了然。


过了良久,张居正看了一眼王崇古。


叹了一口气:“学甫不必这般警惕我,我只是想让学甫看看,如今中枢,有多少蝇营狗苟之辈。”


这些言官,针砭时弊的本事是没有的,但是借着针砭时弊的机会,攻讦同僚的本事,却是一等一。


张居正顿了顿,看着王崇古,认真道:“学甫,似你这般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多了,整饬军备,平息边患,都离不得伱。”


“我与定安伯,都希望你认真做事,待到平息鞑靼,青史上少不了你的功勋。”


“而不是为了乡党,晚节不保。”


一番话情真意挚,肺腑之言。


但在心怀警惕的听者耳中,感觉却不一样。


晚节不保!?


果然是来敲打胁迫自己!


王崇古终于按捺不住,皱眉反驳道:“元辅这是夸我还是损我?我又何来晚节不保一说?”


“莫不是中枢财用不足,就想杀鸡取卵?也给我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王崇古不忿之下,语气也陡然激烈了起来,甚至无心弯弯绕绕。


什么晚节不保,到了他这个位置,还没有听说贪污是罪名的!


更何况以他的功勋,已然是策勋告庙,荫胄旌功,可以光明正大说一句,为国朝立过功,为皇帝流过血。


哪怕领块免死金牌,都绰绰有余——虽然皇帝没给,但他自己让杨博弄了一个金书诰命,也是问心无愧。


这种有功之臣,没有封赏也就罢了,还说他晚节不保!?


难道就因为是山西人,就要莫须有他一个结党之罪!?


轿子摇摇晃晃,里面的两位中枢大员,气氛突然急转直下。


张居正看了一眼外间,已然是要到了午门。


他也迎上王崇古的眼神,突然展颜笑道:“陛下连高拱、徐阶都能容。”


“学甫又何必自己吓自己?”


他别过脸,看向轿外,意味深长道:“今日寻你,并非前来问罪,只是面圣之际,有言嘱咐……”


“陛下宵衣旰食,肩挑苍生。扫清鞑靼之心,十足赤金,要仰仗学甫之意,更是完璧无瑕。”


“若是学甫初心不改,心志未变,不妨多思多虑。”


“稍后入宫,京营之事,也劝学甫三思而后言。”


“若是届时有万分拿不准……”


说到这里,张居正顿了顿,一字一顿道:“学甫若是信得过我这个一心为国之人,我可以身家性命,为你作保!”


“万望三思!”


张居正说完这里,也不等王崇古表态,便将王崇古请出了轿中。


轿子在王崇古的目光当中,一颠一颠地离开。


王崇古则站在原地,神色疑惑,皱眉沉思不已。


这是替皇帝谈条件?


还是想拉拢自己?


亦或者,提及什么身家性命,是在恐吓自己?


带着疑惑,王崇古也没先去兵部,径直去往了西苑。


有太监上来迎,他都忘了回礼。


只是脑海中想着张居正方才是什么意思。


不知不觉,就被领到了承光殿。


他正要收摄心神,调整仪态,进去面圣。


只见眼前一花,一道身影快步走了出来,一把挽住了自己的手臂:“王卿来的好早,吃过早食未?不妨与朕一同就食?”


王崇古这才反应过来,是皇帝又在玩礼贤下士这一套。


他连忙就要推脱。


只见皇帝拉着他往前走,头也不回,语出惊人:“对了王卿,杨阁老已经三度请致仕了,朕也不好再留了,你入阁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