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二十四章 天子巡狩,大医(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瑄给予严庄权力。


现在朝廷已经没有黜置大使的职位。


李瑄临时任命这个使职,代表严庄是河南河北地区的钦差大臣。


当然,为防止严庄私底下违抗他的意志,滥杀无辜,他会派遣一名禁军将领率领禁军监视严庄。


“回至尊,河南河北郡望大姓颇多。恐也土地兼并,恃强凌弱。如遇他们,当如何自处?”


严庄向李瑄请教道,主要是士族为官者太多。


荥阳郑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弘农杨氏,渤海高氏。


士族的繁衍与分散,总会有沦为豪强者。


“他们难道立下杀死安禄山一样的功勋吗?”


李瑄用这一句话暗示严庄。


“臣遵旨!”

https://m.9biquge,com

严庄赶紧领命。


“六月一日,正式东出洛阳,开始除贱为良。”


李瑄又向严庄吩咐一些具体事宜后,定下除贱为良的时间。


关中、河东方向,不需要严庄出马。


以李瑄的威慑里,关中地区的除贱为良为京兆尹负责。


河东的由太原尹负责。


军队会随时调动帮助。


“臣告退!”


得到具体,严庄退出甘露殿。


他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只要能把至尊吩咐的事情做漂亮,他一定会有翻身的机会。


他觉得以至尊的性格,不会如汉武帝一样,刚用完酷吏,就将酷吏击杀。


……


关中地区,摊丁入亩和考成法的宣布,对各县影响巨大。


奈何现在不是天宝八载的时候。


那时候地方官吏和豪强利用李隆基的心态,将李瑄颁布的考成法和一条鞭法,扼杀在萌芽之中。


现李瑄以无上权威卷土重来,让一些利益团体想到一条鞭法和考成法。


他们不敢硬刚李瑄的威势,已经打算做出让步。


对豪强大族来说,不过是暂时停止土地兼并。


但考成法和摊丁入亩,对一些贪官污吏进行双重打击,使他们叫苦不迭。


李瑄大权在握,如果反抗,恐怕旦夕就被押送到长安。


就看考成以后的政绩了,没有人会怜悯他们。


考成法和摊丁入亩的消息,通过驿站快马,传递到各地太守、县令手中。


李瑄也要求大唐月报的总编,将他亲自撰写的考成法和添丁入亩的文章,放在五月出版的大唐月报的头版头条,让更多有识之士通过大唐月报看到。


四月下旬,李瑄率领天策卫,离开长安,旨在巡视关中地区。


天子巡狩,自古为制。


他不可能一直待在皇宫之中,那样不知天下米粟,不懂民生。


他可不想有朝一日,如晚年的李隆基一样,被捂住耳朵,蒙上眼睛。


李瑄会在恰当的时候,巡狩至岭南,看一看波澜壮阔的南海。


成为大唐第一个前往岭南的皇帝。


大唐繁华的时候,人口一定要趁早向岭南迁移。


这样才能将富庶的中南半岛吞并。


他的第一站,是骊山下的济生堂。


这可以说是华夏第一个医科大学。


李瑄出行不是很高调,除了秘书监的官吏外,还有几名侍郎、几名御史、左右拾遗、起居郎随行。


他甚至禁止让出行的仪仗队跟随。只有上千名骑兵,分两部,在前后护卫李瑄,周边是二百名飞龙禁军。


另外就是一些便衣内卫。


李瑄的必经之地,只有内卫清楚。


至尊驾临,济生堂显然不知。


内卫早已混入济生堂中,待前方的天策卫到达济生堂,学子们才得知至尊到来。


现济生堂男女学生,加上医师。共有近三千人。


就如一个乡里一般,没有围墙,只有一座座各式各样的房屋。


为保证学子能在十年内出师,一般学生会选择一种医术作为主修。


实在是天纵奇才,会修多种医术。


另外,济生堂有专门的医馆,接待长安周边生病的病人。


陈藏器和王冰会教导弟子,知闭门造车是不行的,需要通过为病人看病,得到实践。


在济生堂周围的田地中,种有一望无际的草药。


“至尊驾到……”


陈藏器和王冰刚出来迎接,李瑄的车驾就已经到达济生堂的路口处。


数以千计的莘莘学子汇聚而来,翘首以盼。


济生堂是李瑄提出建立,又亲自拿出两千两黄金,使得济生堂才有如今的发展。


随着济生堂的学子越来越多,新生还未毕业,在天宝十四的时候,济生堂一度断粮。


好在最终挺过来,李瑄掌权后,一如既往地支持济生堂。


“拜见至尊!”


李瑄从密封的龙辇中下车后,陈藏器、王冰携带济生堂的学生向李瑄行大礼。


那声音洪亮,犹如千军万马一样。


“陈祭酒快快请起,我只是来看看,何必行此大礼?”


李瑄不顾天子身份,快步上前,将陈藏器扶起来。


他看陈藏器还拄着拐杖,明显腿脚不便。


就像杜甫诗中那样,人生七十古来稀。


年过七旬的陈藏器太老了,他头发花白,脸上长满皱纹。


他是可以与孙思邈齐名大医,历史上他和王冰一样,能在整个唐朝的医生中名列前五。


特别是他在开元二十七年时撰写的十卷《本草拾遗》,对济生堂来说是一本神书。


直接影响到后世的《本草纲目》,李时珍评价本草拾遗: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您是至尊,不能这样!”


陈藏器受宠若惊。


“像陈祭酒这样的大医,皇帝也要尊敬。皇帝只是万民的引路人,你我都在做同一件事情。”


李瑄感慨万千,陈藏器比十年前老太多了。


一代大医,将自己的余生全部奉献给济生堂。


“这是真正的天子!这是天下苍生的福气。”


陈藏器老泪纵横。


他当过很长时间的县尉,他也明白,自己不是当官的料子。


所以在当官的空余时间,整理古今医术,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下《本草拾遗》。


本以为一生只会留下这本书。


没想到李瑄为他留下济生堂,用以造福天下的机会。


李瑄让别的医生和学生,不要行礼。


他表明自己只是一个过客。


但他越是这样,就越发令人尊敬。


“请至尊随臣回济生堂的正堂内。”


陈藏器就欲拿着拐杖行走之时,李瑄又亲自去搀扶。


这一下,使后方数十名官吏慌忙上前。


李瑄的行径,让大臣们很不好意思。但又不可能跟李瑄去抢。


随行的记者和起居郎立刻将这件事记录下来,一定要大书特书。


周围的学生见此,感动得稀里哗啦。


天下无双,如神一般的至尊,竟然屈尊搀扶自己的老师。


未想过医生还有如此荣宠的一幕。


这使得年轻的学生,立志发愤图强,一定要成为像陈藏器一样的大医。


“济生堂若有困难,只管向朝廷提。一个盛世,当要保障百姓们不被风寒所痛。看到济生堂一个个朝气蓬勃的脸庞,我十分欣慰。”


李瑄与陈藏器、王冰慢步同行的时候,向他们说道。


他眼中的盛世,可不是吃饱穿暖,医与学,才是向上跨越的基础。


寄予厚望的济生堂,用十年就培养这么多医生,再给十年,二十年。


从妇科,到儿科,再到内外科。


总有一天,济生堂的医生会走到乡里。


“这是托至尊之福,没有至尊,济生堂也不会有今天。”


陈藏器的话不是恭维,而是实话。


“王博士,济生堂在教导学生的时候,还要谨记创新。系统性地建立学堂,目的就是让医术突破,能攻克疑难杂症。不论将来济生堂的学子到哪,只要在医学上有所建树,能为所有医者的表率,我会封他爵位。”


李瑄想用激励的方式,让国家快速发展。


之前他就昭告天下,凡是工匠能创造出高价值的技艺,他都会封爵位。


如果有人搞出蒸汽机,李瑄封他一个国公又如何?


没有实权的国公,对李瑄无所谓,国家也不过是多支出一些衣赐和俸禄。


但对平民百姓来说,爵位是可以用一生的努力去争取的。


“臣会将此消息通报济生堂,一定悉心教导学生。”


王冰向李瑄拱手。


他四十多岁,看着却像三十来岁一样。


王冰和陈藏器走的是两种路线,王冰属于道医,犹重五行阴阳。


李瑄在济生堂和王冰、陈藏器谈论一个时辰,定下关于医生的长久发展规划。


他当然不能让医生一味着付出。即便这一代有梦想,下一代一定会不同。


除了待遇以外,医生会有一套评级制度,奖励制度。


最终,还有“大医”称号。


由皇帝亲自颁布代表大医的玉葫芦,并封以爵位。


另外,等大唐月报发展成熟,会开创扁鹊医报,不定期发布医学文章,让天下医生来点评,有错指正,不服就辩。


只要将自己的文章邮递到报社,审核后会登上下一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