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二章 杨玉环第二次出宫,李隆基的“脆弱”(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安业令以为自己是贵妃的亲戚,就能肆意非为吗?”


“安业县(今柞水县)虽在山南,然距离长安不过二百多里远。如此无视朝廷法度,罔顾圣人和贵妃的恩情,罪不可恕!”


李瑄声厉俱色地说道。


如果不牵扯到杨氏,李瑄会派遣杜甫或王昌龄去调查,一经查实,将安业县的朝廷命官全部处死,以儆效尤。


然安业令杨锐是杨氏。


杨氏以“五杨”为首,杨国忠次之。


世人认为,凡是杨令本的后代,都可以归结为杨氏。


姐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因为杨玉环的曾祖父杨令本的后代,才得享荣华富贵。


血缘与杨玉环近的亲姐妹,堂兄弟姐妹,都最顶尖的一批,因此称为“五杨”。


其余的远方亲戚,大多被五杨安排为郡司马,县令这样的官职。

https://m.9biquge,com

当然,杨国忠除外。因为杨国忠和虢国夫人有不可描述的关系,其间无比亲密。另外杨国忠也有一些特长能力,逐渐被李隆基所宠信、倚重。


但安业令杨锐触及到李瑄底线,李瑄必要他付出代价。


而且这也是李瑄所希望的,通过打击杨氏,会为李瑄带来声望。


不过最重要的一条,应是劝说杨玉环。


“多谢相公能明察秋毫,为安业县的七家军户讨回公道。”


张小敬起身向李瑄一拜。


身为军人,他对安业县老乡的遭遇感同身受。


包括陇右、河西的士族,谁都不想这种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河陇军士出于对李瑄的崇拜,他们认为李瑄无所不能。


一定可以为战友讨回公道。


“张押官,这段时间,你先在天水王府住着。不久后还要你作为证人。”


李瑄向张小敬说道。


他在考虑是先派人将安业令杨锐捉拿回长安,还是先向李隆基禀告。


李瑄认为李隆基会包庇五杨,包庇杨氏远亲的可能性不大。


但有一点,如果杨玉环或五杨向李隆基求情,李隆基很有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遵命!”


张小敬领命道。


随后,李瑄与张小敬谈论一些陇右的事情后,吩咐张小敬下去歇息。


他再次来到姜月瑶的住所,看姜月瑶的状况,和自己第二个孩子。


李适之和李玉莹也已经到来。


在子嗣之中,李瑄光耀门楣,李适之不免对李瑄的儿子有偏爱,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从平康坊赶来。


李适之自是希望孙儿绕膝,七郎也要多子多福。


姜月瑶是李玉莹的好友,现委身于兄长妾室,她衷心祝福姜月瑶今后能完美。


第二日,清晨,李瑄来到姜月瑶房间,见姜月瑶在婢女的看护下,哺乳婴儿。


一夜过后,姜月瑶精气神恢复许多。


初次育儿,姜月瑶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母性的光辉。


“相公……别过来……”


姜月瑶害羞,要哺乳完毕后,再让李瑄靠前。


李瑄微微一笑,等待一会儿。


婴儿停止喝奶以后,姜月瑶整理好衣服,李瑄才来到姜月瑶身边。


“相公,请为二郎取一个名字。”


看李瑄坐在榻前轻轻抚摸孩儿的脸颊,姜月瑶为李瑄说此重要事情。


“我早就想好了,取名为‘淞’,水字旁的淞,与松树同音,希望淞儿将来的健康、长青。”


李瑄将早已想好的名字告诉姜月瑶。


他没有按照固定的偏旁取名。


李淞,是他的第二子。


“淞儿,你父亲为你取名了。”


姜月瑶也认为这是很好的名字,轻轻地握住李淞的小手。


“淞儿很像我啊,你看这鼻子。”


李瑄也点了一下李淞的鼻子。使李淞嘻嘻笑了一笑。


“淞儿将来一定要向父亲学习。”


姜月瑶其实没怎么看出来,她不求李淞能达成李瑄的成就,因为他的相公是千古一人,古往今来无人能比。


只要能在父亲的萌荫下出人头地足矣。


不一会儿,裴灵溪带来鸡汤,李瑄亲自用汤匙喂给姜月瑶,以感激她千辛万苦为他产下第二子。


这也是姜月瑶自觉最幸福的时候。


现在是关键时刻,李瑄无法长久陪伴,他要去一次兴庆宫。


昨日下午宫中传话,李隆基不早朝。


这是文武百官心照不宣的事情。


李隆基也很懂,放了百官几次鸽子后,他感觉自己不想上朝的时候,会提前通知。


李瑄前往兴庆宫的路上,观看吏部书令使送来的文书。


这是关于安业令杨锐的信息。


和李瑄猜测的一样,果然是杨友谅的孙子,杨国忠的堂弟。


于天宝五载的时候,任安业令。


由于关系较远,能力平平,杨锐想升职不容易。


毕竟他不是杨国忠。


李瑄放下文书,闭目思考该如何应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相公,已至通阳门……”


马车停下,驾车的罗兴向车内的李瑄提醒一声。


道政坊距离兴庆宫一街之隔。


出了天水王府,片刻就能到。


“好!”


李瑄下车,让羽林郎向李隆基通禀。


“闻七郎有弄璋之喜,不在家中,何事前来啊?”


龙池旁的凉亭中,李隆基向李瑄询问道。


他本计划看一场马毬赛,没料到李瑄回来。


“托圣人之福,臣又喜得一子。今臣前来,是为告状的!”


李瑄再次一拱手后,向李隆基说道。


“我将许多事情托付七郎,你是宰相,还有什么要告的?”


李隆基纳闷道。


“臣要状告贵妃的亲戚,杨氏。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光禄卿杨铦、侍御史杨锜,他们仗着自己是贵妃的亲戚,在长安城外多吞并农庄,果园,朝野满是怨言。”


李瑄向李隆基禀告道,言辞凛凛。


“我听说过这种言语,以为是风言风语。不过她们犯下的错误,应该是贪财小过,对国家来说微不足道。”


李隆基的话很明显,他知道,但想让他擒杀五杨是不可能的。


“虢国夫人等多次为地方官吏求官,被我拒绝;也多次想让我赦免犯法的官吏,这已经是插手国家的政务了。臣拜相以来,一直压制虢国夫人等,不让他们胡来。但他们却还在钻空子,兼并官员农庄不说,他们的奴仆多有伤人,他们还勒索王公大臣,皇子皇孙,给予他们钱财。如果不加以制止,五杨必生祸乱。”


李瑄当然知道李隆基的心思,他需要一点一点诱导李隆基。


历史上天宝十载正月望夜,杨国忠和杨氏姐妹五家夜游。


正好与李隆基最宠爱的广宁公主相遇。


于是,双方骑从争过西市门。杨氏的奴仆挥鞭打到广宁公主的衣服,广宁公主因此堕马。


驸马程昌裔前去搀扶广宁公主,因而被杨氏奴仆打了数鞭。


事后,广宁公主向父亲李隆基哭诉,李隆基下令杀杨家奴仆,而驸马程昌裔亦被停官。


但五杨却什么事情都没有。


这代表着李隆基可以纵容五杨任何事情。


也使得今后公主皇子,宁可得罪李隆基,也不敢得罪杨氏。


得罪李隆基最多被训斥一顿,得罪杨氏可能身首异处。


李隆基不想对付杨氏,是不愿看到杨玉环伤心。


所以对五杨最大限度的忍耐。


“七郎时不时危言耸听,几位姨看起来宽和有礼,远远未到这一步。”


李隆基认为李瑄的话有些夸张。


“回圣人,并非臣危言耸听……”


“现山南东道的安业令,为贵妃娘娘的远亲,与杨中丞同辈。他在安业县不可一世,如一方霸主。诸节镇边军战死士兵,皆有抚恤。而从安业县走出的士兵,死后抚恤,皆消失得无影无踪。军户讨要说法,更是被砍断手。而朝廷下派的常平新兵百总,不到两月,就莫名其妙死亡……国家边地虽然少战,但将士耐苦寒坚守,风餐露宿为常态,大唐如此繁荣强大,却无法保证儿郎们的身后事,这不免让诸军将士寒心……”


“臣认为安业令杨锐的所作所为,就是杨氏一族的缩影,需要严谨对待。”


李瑄这才切入安业令事件,娓娓向李隆基讲述。


“这个叫杨锐的人,这么贪心吗?连将士的抚恤都要贪墨?七郎,治他的罪,把他的脑袋砍下来。”


李隆基听到李瑄的话后,怒形于色。


军队是他最关心的事情。任何妨碍他掌控军队的行为,都是大事。


杨锐可以在郡县受贿千贯,但不能贪墨抚恤十贯。


李瑄说的杨锐,虽是杨玉环的远亲,但李隆基对这个名字没印象。


杨玉环出生在蜀地,但十来岁的时候,就一直在洛阳长大。


许多远亲,根本就不熟悉,甚至连一面都没见过。


李隆基觉得杀就杀了,他的玉环娘子该不会伤心。


“臣会派侍御史前往安业县调查,如果属实,安业令、安业尉、安业丞一个都跑不了。”


李瑄点头后,话锋一转说道:“贵妃娘娘天性善良,对于家人说不了重话,以至于五杨有恃无恐。长安坊市都在传,五杨出行的排场和所居住的府邸,比诸王公主还尊贵。在礼制上,大过宗室李姓了。杨锐如此,是利用贵妃娘娘的,而根源还在于五杨……”


去年的时候,玉真公主去拜见虢国夫人,但虢国夫人却将玉真公主晾在一旁,坐在位置上,屁股都不抬一下。


玉真公主在地位上,是大于李隆基的女儿的。


满朝文武,包括李白、王维等大诗人,都对玉真公主写诗赞美。


圣人的亲妹妹在虢国夫人面前只能让座而不敢就坐,这是对皇家颜面的侮辱。


另外,李隆基的女儿信成公主因为和杨家人有矛盾,竟被追回内府封赠东西。


这些无一不在证明杨氏已经骑在皇室的头上。


以至于王孙们说亲,必找杨氏姐妹,每一次动辄钱千万计。


“五杨确实有些过了。唉!然我不忍心处罚他们。”


李隆基一脸难色,他知道李瑄执法严厉,所以不希望李瑄对付五杨。


玉环娘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五杨与他宴会玩乐的时候,使他非常轻松欢快。


“臣有一法,或许可以让五杨有所收敛。”


李瑄自然不会头铁请李隆基处置五杨。


李隆基此时的心态变得与众不同,“脆弱”这个词或许不该出现李隆基这个曾经雄才伟略的帝王身上,而事实上恰恰如此。


有的时候,李隆基的心真得很“脆弱”。


“七郎快快讲来……”


李隆基赶紧向李瑄询问。


“天宝五载,贵妃娘娘被圣人安排出宫。臣到杨铦府上的时候,五杨和其他杨氏齐聚,鸡飞狗跳,一个个脸上写满惶恐,仿佛天要塌下来一样……”


“今圣人可以再下令将贵妃娘娘送回杨铦府邸,只能圣人能坚持十天半月,不召贵妃娘娘回宫。五杨就会老实许多….”


“此举让五杨知道,他们的一切,包括财富、权力,都是圣人所赐予。以后遵纪守法,不拖累国家,享受富贵没问题。否则让他们成为庶民,只是圣人一句话的事情。”


李瑄向李隆基讲出自己的计策。


历史上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杨玉环两次回娘家。


甚至人们细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是什么原因被李隆基送出宫。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现在是天宝九载,历史上的杨玉环应该在今年春天就出宫了。


但在这个时空,却未发生这样的事情。


李瑄到来,使一切都变了。


另外,李瑄怀疑历史上杨玉环第二次出宫,就是李隆基想借此威慑五杨。


谁知自己的定力不行,以至于五杨在今后的跋扈更上一层楼。


李隆基也干脆放任不管。


现在李瑄压制着五杨,使李隆基还未看到五杨最嚣张跋扈的一面。


是以,让杨玉环出宫的事情,还得让李瑄来提醒。


“七郎所说,好像是一个办法。不过真要等十天半月才将玉环接回来吗?”


李隆基认为可行,但又觉得半个月时间是不是太长了。


他与杨玉环形影不离,有几次杨玉环身体不舒服,让他独自玩乐,他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做什么都索然无味。


“必须如此,还得让杨氏认错求圣人。如此才能使杨氏安分守己。”李瑄向李隆基说道。


“既然七郎这么说,就先委屈玉环几天!”


李隆基终于下定决心,决定就按照李瑄说的做。


不就是半个月吗!


忍忍就过去了。


“圣人英明……”


李瑄恭维一句。


不是他高估李隆基,他觉得李隆基坚持不到三天。


“唉!力士啊!你去南熏殿,将玉环送回杨铦的府邸吧!”


李隆基向高力士吩咐道。


这句话说完,李隆基的心堵得慌,他也没心情看接下来的马毬比赛了。


龙池旁的花草,也没有那么艳丽夺目了。


“回圣人,不知该以什么理由呢?”


高力士在旁边听到李瑄和李隆基的讲话,他上前几步,小声地询问道。


他赞同李瑄的计策,杨氏确实有凌驾于宗室之上的趋势,连他内侍省的官宦都被欺负。


应该杀一杀杨氏的威风,让杨氏今后夹着尾巴做人。


不过高力士有顾虑,他怕圣人和上一次一样,在玉环娘子走后茶不思饭不想,拿侍奉的官宦和宫女出气。


然后迫不及待地将玉环娘子接过来,那样不仅不会的压制杨氏的嚣张,还会助长杨氏的气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