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八章 京兆尹妥协,九霄环佩(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没有!我只是为杨中丞的父亲祈福。”史敬忠连连矢口否认。


这么大的事情,他怎么可能兜得住。


“那杨尚书坟墓前草人无缘无故流血,一定是你所为。”


李琦必须把史敬忠打成江湖骗子,否则事情不容易揭过。


“不是!”


史敬忠也不会承认这一点。


“还敢嘴硬,来人,大刑伺候!”


李琦知道不动点真家伙,此人不会招供。


“是!”


狱卒领命,拿着鞭子,走上到史敬忠面前。


“你们不能……”


“啪……”


“啊……”


他话音未落,狱卒就扬起鞭子狠狠地抽下去。


史敬忠哇哇大叫!


他虽号称“法力无边”,但他真不会法术啊!


“啪啪……”


又是两鞭子下去,史敬忠叫声更凄厉。


“我招……我招……”


当鞭子还要落下的时候,忍受不住皮肉之苦的史敬忠大声喊停。


“你招什么?”


李琦转身问道。


“是我在杨中丞父亲坟墓前的草人上,泼洒狗血,让杨中丞以为父亲在阴间受难,这样我就可以收取钱财祈福……”


如李瑄所料,史敬忠只承认这一点,不敢言图谶。


因为此罪是招摇撞骗,不是死罪。


而妄论图谶,是大逆不道。


李琦立刻吩咐主簿写状纸,让史敬忠签字画押。


这份状纸送到韩朝宗那里以后,韩朝宗叹一口气,签上自己的名字。


李琦又向韩朝宗交待一些明日朝堂之事后离开。


如果下午有人问韩朝宗,就说已经搞定!


……


李瑄离开宋国公府,游走在长安街道上。


金吾卫在前方开道,亲卫在周身护卫。


这也使李瑄每次出行,都动静很大。


但李瑄吩咐金吾卫,不得扰乱民众。


没过多久,李瑄就来到务本坊。


他下马在原杜有邻的府前驻足。


作为长安的风云人物,李瑄不论去哪,都牵引着世人的目光。


而他驻足在原杜有邻府的怪异举动,很快就传到李林甫的耳中。


再结合吉温被杨慎矜抓住,释放的信号很明显。


李瑄要为杜有邻翻案!


李林甫已没有开元末期的权势,如果吉温顶不住压力招供,对李林甫的打击非常大。


相比于历史上,杜有邻案并不大。


历史上的杜有邻案,李林甫权势如日中天,一批人被拖到大理寺当场杖毙,然后死人被拖出去,又一批人拖进来。


最后因杀人杀得太快,尸体堵在大理寺运不出去。


数百个家族被牵连,那才叫惊天动地。


现在的杜有邻案,李林甫无法大肆株连。


即便如此,也害怕更强势的人翻案。


李林甫知道吉温被抓,是李瑄对他的有力回击。


他只能托人为吉温带话,让他不要多嘴,事情败露,吉温免不了杜有邻的结局。


如果吉温被施以大刑,李林甫会向圣人禀告。


认定为屈打成招。


吉温好歹也是比部郎中,五品的官吏……


同时,李林甫认为吉温精通刑罚,知道一切审讯手段,心理素质过硬,不会轻易招供。


他准备在明日早朝上,先参杨慎矜一本。


即便无法牵连李瑄,也要除去李瑄的鹰犬。


……


李瑄在杜有邻府周围停留片刻后,原路返回,他要去东市转一圈,买一件东西。


长安的百姓,基本上没有不认识李瑄的。


见李瑄到来,他们驻足瞻仰李瑄的英姿,欢喝声不止。


入东市门,东市也因李瑄的到来而热闹非凡。


无数商贩振奋,据说李瑄曾经去西市,只要李瑄光顾的商贩,货物必会在短时间内售卖一空。


长安百姓认为李瑄看到的东西,必然是好东西。


李瑄没有急着买东西,先是问一下大唐的丝绸、盐、米、粟等粮食的价格。


这是长安的官吏该关心的事情。


随后,李瑄到东市的名琴坊,准备买一张古琴。


他在湟水城使用的古琴于在来长安的途中弦断。


据说东市琴坊有名琴,他准备买一张。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他要好好温习一下琴技,弹奏出经过长离修改的《水调歌头》。


到东市最著名的一间琴坊的时候,金吾卫立刻将琴坊周围围住。


如李林甫出行,必然会让金吾卫在琴坊中清场,把里面的客人都赶出来。


但李瑄没那么做,他本就是武勇之人,寻常刺客难以近身。


琴坊的管店在店铺的区域,还不知道李瑄到来。


当金吾卫站在门口时候,他心中一惊。


他还以为自己的琴坊犯事了,毕竟金吾卫也参加缉捕。


“阿郎,是天水王驾临!”


门外的仆人向管事大喊一声。


琴坊管店松一口气后,立刻跑出去迎接。


因为天水王不可能是来抓他的,明显是来买瑶琴。


名琴坊作为长安第一琴坊,接触的达官贵人不少。


因为能买得起名琴的人,基本上都有一定身份。


普通的文人,买的都是一般的瑶琴,或者自己动手制作。


“小人拜见天水王,您光临小店,蓬荜生辉啊!”


琴坊管店带着店员向李瑄拜道。


李瑄为方便,只带着罗兴和廖峥嵘入琴坊。


“我只是买琴客人,不必多礼。”


李瑄让琴坊管店起身。


他目视整个琴坊。


里面空间有数亩宽广。


琴坊不仅卖瑶琴,还有技艺精湛的工匠能定制瑶琴,还能修理瑶琴。


琴坊内有数名客人,都是年轻的男女。


天水王能与他们一起在琴坊买琴,证明他们的眼力和福气。


“天水王,我们的琴除了两京的名匠,还有大江南北、蜀地、岭南的名匠制作……不论您需要什么音质,我们应有尽有……”


琴坊管店请李瑄入内时介绍。


天水王不仅仅是大将军,还是大诗人。


这个时代任何一名诗人,都精通音律。


诗人们要经常聚会,商讨诗歌的格律,没有音乐助兴,则差点高雅。


“我需要音质温劲松透的瑶琴,只要优等,价格不是问题。”


看着柜台上琳琅满目的瑶琴,李瑄没有一一尝试,而是向琴坊管店说道。


李瑄从这些古琴精致的花纹,光润的琴身上,能看出这些古琴价值不凡。


比他河西买的古琴好不少。


除了琵琶,李瑄最喜欢弹奏古琴,一曲流水,把自己都能弹醉。


刚开始学弹琴的时候,还感觉很累,适应以后,他对琴越来越喜爱,决心买一张好琴。


“音质温劲……”


琴坊管店沉吟一番后,对李瑄说道:“我店中有一镇店之宝,出自蜀地制琴家族雷氏传人雷威,今天水王光临,小人立刻取出由天水王观看。”


雷威是川蜀雷氏最精湛的琴匠,他制造之琴,能入宫廷为皇帝弹奏的乐师之手。


而雷威毕竟只是一个人,达官贵人那么多,也致使雷威的瑶琴难求。


说完,琴坊管店向李瑄一礼后,向楼上而去。


不一会儿,琴坊管店抱着一个琴匣下来。


“天水王这边请!”


琴坊管店请李瑄到琴坊深处的琴台前。


来此购买古琴,一般都是达官贵人亲至,不会让奴仆代劳。


因为要试琴!


“咯吱……’”


琴匣被打开,里面是一张精致的瑶琴,有紫色的绢帛垫着。


此琴长约三尺,形制浑厚,为伏羲式。


一般琴是用梧桐、梓木,而此琴明显非如此,像是松木。


雷威作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雷中独往峨眉山,带着蓑笠进入深松中,听其声连绵悠扬者伐之,斫以为琴,妙过于桐。


可见雷威所作之琴,并不拘泥于必须用梧桐、梓木,而是以峨眉松为上选,只部分使用桐木,却比桐木制作的还要好。


“此琴名九霄环佩,请天水王试弹!”


管店将九霄环佩琴小心翼翼取出,放在琴台上,请李瑄入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