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三章 封王,天下各国的态度(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大非川之战,李瑄的封王的消息,在随后的几个月时间,传遍大江南北。


外国使节,也第一时间将这则消息传递给他们的君主。


吐蕃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国度,百国要通过上贡,表达对大唐的祝贺。


特别是南诏这种与大唐产生间隙的国家。


南诏建立在开元二十六年,当时洱海地区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国家,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


在大唐的支持下,南诏皮逻阁兼并其他五个国家,建立南诏。


国王皮逻阁被封为云南王。


但在天宝四载的时候,章仇兼琼遣使至南诏,唐使出言不逊,双方口角争执,皮逻阁非常不满。


吐蕃趁机拉拢,但皮逻阁未接受吐蕃的“善意”。


大非川的结果传到南诏后,皮逻阁立刻让久赞(宰相)和王子阁罗凤一起,携带重金、珠宝、特产,到大唐朝贡,以表达南诏一向是大唐的马前卒,还声称只要圣人一声令下,就会调兵遣将,攻入逻些城。


皮逻阁年老多病,不能跋涉,否则一定到长安拜见圣人。


和别的国王大酋不同,皮逻阁是真去过长安拜见李隆基。


李隆基还为皮逻阁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


如果不是大唐地方官吏、将领瞎搞,南诏最起码在几十年内,对大唐忠心耿耿。


在阁罗凤临走前,皮逻阁告诫儿子一定要尊重圣人,如果有幸见到那神一样的将军,必定要恭敬拜访。


吐蕃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不可一世的吐蕃赞普被擒,让阁罗凤幼小的心灵产生极大的震撼。


从小的教育,让他一直以为吐蕃能和大唐分庭抗礼。


大唐南面的骠国,水真腊、陆真腊、林邑等国得到消息立即遣使。


渤海国、新罗国、倭国也认为该献出贡品,以博取大唐的好感。


西域原本归附吐蕃的二十余国,不仅仅归附大唐,还将国内最珍贵的物品拿出来,以免大唐秋后算账。


安西都护府管辖的数十个西域国家,甚至葱岭以西的昭武九姓,岭南小国,也都因此战而惊惧,纷纷再派使者入长安。


靠近西域的部落葛逻禄、突骑施等也向大唐祝贺。


黑衣大食和白衣大食虽打得火热,但吐蕃的大败,让他们意识到大唐的强大,他们分别谴使到大唐。


一年后,丝绸之路将此消息传至遥远的拂菻(拜占庭帝国)。


作为大食的死对头,拂菻得知大唐与大食有冲突,从强大的东方身上,看到夺回失地的希望。


西北的奚、契丹,刚与大唐决裂,安禄山自导自演,虽然平定一部分契丹部落,但胜利远远没有到达预期。


被游牧民族拉开距离以后,安禄山想要再讨伐就难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是安禄山与东北的胡人部落激烈对抗的时间,有大败有大胜,又哭又笑,直至修成正果。


如果无法摆平奚、契丹、靺鞨、室韦、同罗等东北的胡部,安禄山没有提前造反的可能。


按照安禄山谋主的策划,这些是他兵力来援的一部分。


而严庄的计策,是打奚和契丹,然后拉拢室韦、同罗、靺鞨。


这几个部落都不容小觑,哪怕是室韦,也有五万帐,二十万人口,可以献出不少战兵。


安禄山也有挑选胡部猛士,组建精兵的念想。


得知李瑄的大非川之战和封天水王的消息,安禄山既惊恐,又嫉妒。


这一战对安禄山的信心有巨大打击。


太猛了!


反骨仔严庄和高尚很无语。


严庄反复劝说奚族、契丹十分强大,一旦得到大唐的盔甲,组成猛旅,再加幽州铁骑斩杀李瑄的河陇军轻而易举。


高尚又开始耍神棍,他用图谶之象,告知安禄山天命在他。一旦放弃,太子继位,安禄山必死无疑。


安禄山又增加信心,他没有退路。


依附安禄山的汉人文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郁郁不得志。


想要出人头地,必须冒着最大的风险,才能得到最大的收益。


安禄山只能继续策划,对奚族、契丹的征讨。


出范阳、平卢,到东北征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安禄山也想成大事前,跟李瑄一样,过一次封王瘾。


为博取李隆基的信任,安禄山向长安跑得次数更勤快。


只要不是战事的季节,他都会往长安跑。


回纥。


在得到大非川之战的消息后没几天,回纥可汗骨力裴罗撒手人寰。


临终前,骨力裴罗握住磨延啜的手,让磨延啜一定要忍住,在大唐衰落,李瑄被猜忌之前,不论大唐提出什么要求,都要答应,以免大唐借口攻击回纥。


大唐驻军休屠泽,回纥不必去管,视而不见即可。


磨延啜埋葬骨力裴罗后,被回纥的元老和骨力裴罗的心腹,拥护为新任回纥可汗。


还来不及悲伤,磨延啜第一时间向长安告丧,请求封号。


并携带大量的贡品,向大唐祝贺大非川之战的胜利。


吐蕃已经残了,现在李瑄掌握四镇,拥兵三十万,还能调动众多附属胡部、国家,回纥诸部毛骨悚然。


只要李瑄有心制造战端,回纥根本没机会抵抗。


磨延啜为骨力裴罗发丧以后,立刻开始筹备城池的建设。


他要像汉人一样,有一座坚固的城池,能抵挡汉人的骑兵。


此城池未开建,磨延啜已经命名好,为单于城,建立于郁督军山的山谷之中,易守难攻。


他会请汉人的工匠和粟特人的工匠,参与单于城的建设。


同时,磨延啜亲自统兵,南征北战,立志早点统一草原南北,拥有可以抵抗大唐入侵的实力。


……


吐蕃。


恩兰达扎路恭和那囊仲巴杰是最先回到逻些的将领。


那囊仲巴杰第一时间下令天牛千户所的禁军戒备。


吐蕃贵族、百姓在得知征战青海的儿郎全军覆没后,无边怒火,满国哭声。


而尺带珠丹被围堵,身陷囹圄,使吐蕃贵族和百姓暂时稳住情绪。


那囊仲巴杰表面上还在等待赞普归来。


实际上凭借他的口才,到处游说尚族、贵族。


为他们打下强心剂。


在逻些城,那囊仲巴杰又着手架空唯一大论尚郑赞的权势。


尚郑赞是大论中权势最弱的一个,虽有家族支持,但哪能和掌握唯二禁军的那囊仲巴杰比较。


另一支白狼禁军,还在观望态势。


恩兰达扎路恭用他的威望,不顾南诏、天竺、西域的防御,再次抽调兵马,至逻些城。


逻些到巴颜喀拉山的驿站,几乎每个时辰都有飞鸟使通过。


他们都是为打探尺带珠丹的消息。


一连两个月后,吐蕃国内的矛盾更加尖锐。


贵族们联合起来,准备争权夺利。


他们倾尽私兵,牟取新的地位。


谁都知道,赞普已经回不来。


就在这个时候,强势的末结桑东则布带着剑南的兵马王者归来。


吐蕃在剑南放弃千碉城等城堡,放弃占领的土地,只扼制入吐蕃最险要的山道。


让唐军的剑南将士,轻而易举地得到拓地之功。


数十年来,唐、吐蕃围绕着平戎城(安戎城)、松州一带,进行多次激烈的争夺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次数频繁。


李瑄间接使剑南得到太平,广大的肥沃土地,可以重新归附。


末结桑东则布知道,此时吐蕃已经无力进攻剑南,干脆直接进入防守状态。


他将兵马调遣回去,争权夺利。


一共一万两千吐蕃领兵随末结桑东则布回逻些城。


虽然不多,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末结桑东则布距离逻些还有数百里时,许多贵族都联系上末结桑东则布。


希望大论东则布能重立赞普,主持大局。


作为征服小勃律的名将,末结桑东则布威望比恩兰达扎路恭和那囊仲巴杰还大。


其中,一个叫朗梅色政务大臣在吐蕃有威望,并带来大量的贵族兵马,与末结桑东则布联系。


二人一拍即合,准备携手入逻些城。


末结桑东则布承诺大论之位,有朗梅色一席之地。


他只要把持朝政的首席大论。


在末结桑东则布距离逻些城还有三百里的时候。


那囊仲巴杰没有干等着,他游说诸尚族、贵族,许下承诺。然后以尺带珠丹不幸,国不可一日无主为由,拥戴他的外甥为第三十七任赞普。


是为赤松德赞!


而还在穿开裆裤的赤松德赞,立刻“拜”那囊仲巴杰为大论,并将政事托付于那囊仲巴杰。


由于他是赞普舅舅。


在吐蕃政坛上,玛祥仲巴杰诞生!


玛祥仲巴杰给予恩兰达扎路恭中贡论的称号,并让恩兰达扎路恭兼任白狼禁军千户所。


并承诺杀死末结桑东则布,就拜恩兰达扎路恭为大论。


其他官吏、政务大臣,皆给予尚族、贵族。


同时,玛祥仲巴杰安抚喜马拉雅山周边的国家,立一名象雄王子为新任的象雄王。


就差末结桑东则布的大论称号没剥夺。


这把末结桑东则布气炸了,他大骂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扎路恭是叛贼。


以二人抛弃赞普而逃的名义,对二人进行功伐。


玛祥仲巴杰则反唇相讥,指责大论东则布临阵脱逃,让他放下武器,归附赞普。


他又骗白狼千户长和几个禁军将领到逻些城,设一个鸿门宴,将白狼千户长扣留。


然后让恩兰达扎路恭去收服白狼禁军。


十日后,大战在逻些城东四十里外爆发。


玛祥仲巴杰与恩兰达扎路恭率领禁军和诸地守军共五万兵马一起夹击末东则布和朗梅色。


末东则布的兵马总共才三万五千,质量上还不如玛祥仲巴杰,一天鏖战后大败。


朗梅色和没庐赞被杀死。


大论末结桑东则布意识到事情不对劲,率领一百多名骑兵,向北而逃。


玛祥仲巴杰派骑追击。


然十几日后,追击的骑兵归来,向玛祥仲巴杰禀告:“启禀大论,逆贼东则布飞奔迅速,他带亲卫一路抢夺驿站的马匹,据沿途的驿站说,东则布最少一人三马,顺着唐吐蕃古道,向北而逃。”


“什么?难道逆贼东则布要叛国投靠大唐?”


玛祥仲巴杰面部抽搐一下。


如果末东则布逃至大唐,终究是隐患。


他知道这贼子不会善罢甘休。


李瑄诡计多端,他担心李瑄利用逆贼东则布进攻吐蕃。


末东则布的党羽还有不少。


“末将该死!”


追击的禁军将领见玛祥仲巴杰生气,赶紧跪拜请罪。


“算了!是逆贼东则布狡猾,夺驿站快马奔逃。”


玛祥仲巴杰新掌权力,知道自己还在拉拢人心中,不能卸磨杀驴,处置这些将领。


凭心而论,末结桑东则布的逃跑路线清晰明确,仓促追击确实难以阻拦。


毕竟北方已经没有士兵把守关隘。


在确定追击末结桑东则布无望以后,玛祥仲巴杰将末氏、朗氏等与他对着干的贵族贬为奴隶。


他们的兵马都被收编!


战线收缩以后,吐蕃包括奴隶在内,勉强聚集十万士兵。


放弃经略天竺、西域、南诏,甚至剑南也只能依靠险地,几千士卒在防守。


稳住局势后,玛祥仲巴杰在红山宫堡的大殿上,展开会议。


懵懵懂懂的赤松德赞坐在首座,一语不发。


整个朝堂,都是玛祥仲巴杰的一言堂。


他先末结桑东则布一步,凭借口舌如簧和凌厉的手段,短短时间,使吐蕃暂且稳住局势。


“大论,我吐蕃的兵力远远不够,需要召十四岁以下的百姓入伍,若今年李瑄大举进攻,我们十万兵马,没有任何抵御的可能。而且此次唐军或许会让剑南、南诏、西域一起进攻。”


一名政务大臣向玛祥仲巴杰建议道。


对幅员辽阔的吐蕃来说,十万兵马太虚了。


以前加上附属,吐蕃有超过六十万的兵马。


相比之下,每一个大臣都如芒在背。


“不行!一旦开战,孩子们无法抵御唐军的虎狼之师,那时,我们将万劫不复。唯有等几年,孩子们都长大成人。”


玛祥仲巴杰当即拒绝这种将荒唐的要求。


百姓刚失去丈夫、儿子,心中已有极大的怨气。


现在就开始召十四岁以下男丁,这是在伤口上撒盐,也是饮鸩止渴。


“唐军如果准备迅速,七月就会南下,仅靠我们手中的兵马,哪怕扼制险要,也十分费力。”


大臣尚东赞向玛祥仲巴杰说道。


“谁能领兵战胜李瑄,我退位让贤!”


玛祥仲巴杰不悦地说一句。


这一句话,顿时让一众吐蕃大臣哑火。


本来吐蕃就害怕李瑄,现则是恐惧。


去征战的大臣,只有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扎路恭到逻些,后续还有一千多人翻山越岭,通过各种方式逃回来。


他们了解过战场的凶险,一旦被李瑄盯上,几难活命。


“大论,你有何高见?”


恩兰达扎路恭问玛祥仲巴杰。


他也认为此时再与大唐碰撞,他们吐蕃必亡。


可有的事情,不是他们能做主的。


“呼……”


“我吐蕃只能自降身份,献上贡品,为大唐附属。”


玛祥仲巴杰长出一口气,向首座上的赤松德赞一拜。


做出这个决定是沉重的。


连松赞干布时期,与大唐也只是盟友关系。


赞普是天神转世,如果赞普都需要大唐皇帝册封,所宣扬的信念,也会迅速倒塌。


“我不同意!什么时候赞普沦落到这种地步了?我们的信仰还在吗?”


当即就有固执的大臣出来反驳。


“这一战,前任赞普生死未卜,我们一败涂地。哪怕我们求为藩属,也要看大唐是否会同意。在汉人的史书上,有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最终凭借三千甲士,吞并吴国;远的不说,就说草原上的回纥,他们被李瑄那么欺负,损失五万人,叶护磨延啜孤零零一个人逃回去,他们和大唐翻脸了吗?没有!他们缴纳更多牛羊马和珠宝,忍气吞声。我不信回纥对大唐没有怨言。”


“我们哪怕付出大半的财富,只要等到中原乱世,只要等到李瑄死去,就有机会重新北上,将苏毗、通颊、党项、吐谷浑、九曲、青海等地收回来。”


“请诸位相信我,李瑄功高震主;而盛极必衰这个道理,大家应该能明白……”


玛祥仲巴杰苦口婆心地向诸大臣劝说道。


他是大论,没坐上这个位置时,他要争权夺利。


坐上这个位置后,他要承载整个吐蕃。他是国家的“大论”,是赞普的“玛祥”。


他要力挽狂澜,使国家渡过难关。


“哇哇……”


玛祥仲巴杰的话触动赤松德赞的心弦,他在王座上哇哇大哭起来。


侍从赶紧上前安抚,但赤松德赞哭声不止。


因为他听到他父亲生死未卜。


一个六岁的孩子,怎会明白王冠的重量。


他只希望对他溺爱的父亲回来。


正是因为赤松德赞的哭声,让所有大臣们落泪。


不同于之前从巴颜喀拉山口回来的时候,这次玛祥仲巴杰是真正的哭泣。


“我赞成大论的话,请让我出使大唐!”


恩兰达扎路恭第一个支持玛祥仲巴杰。


正如玛祥仲巴杰所说,或许只是他们一厢情愿,唐人有踏破逻些城的心思。


其他的大臣没有头绪,只能掩面答应,悲痛欲绝。


不久后,恩兰达扎路恭被赤松德赞拜为第三位大论。


他准备只身去见李瑄。


如果大唐愿意接纳,吐蕃将昭告天下,请求大唐天子册封,为大唐附属,带上贡品去长安,并商议每年的进贡数量……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