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非川之战,将再次重现(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于李瑄的话,曹吐罗非常遗憾。


他虽然是如浮萍草一样飘荡的粟特商人,但曹国是他的家乡。


他希望家乡不被大食人欺凌。


还有他们这样的商人,动不动被大食人敲诈勒索。


这条丝绸之路,也越来越困难。


只有被李瑄治理的河西走廊,是粟特商人最理想的环境。


如果整条丝绸之路都如现在的河西走廊一样,那该多好啊!


“请元帅观看您需要的棉花种子。”


现在是商人环节,曹吐罗请李瑄到府衙外面观看。


“现在黑衣大食叛乱,棉花种子是如何弄到的?”


与曹吐罗出府衙的时候,李瑄向曹吐罗询问。

https://m.9biquge,com

“在得到元帅要棉花种子的消息后,我快速回西域,那时黑衣大食还未造反。”曹吐罗向李瑄回答道:“不过大食在内乱,那里面的东西更容易得到。”


李瑄点了点头。他知道大食改朝换代需要持续很久。


大食也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


“元帅请看,每个骆驼上都有三袋棉花种子。一共五十匹骆驼,一百五十袋,这些都是我们冒着生命危险,一路打点,才到达您这里。”


曹吐罗向李瑄介绍的时候,不忘商人本色。


哪怕李瑄是手握三十万兵马的元帅,他也想多赚一点。


之前李瑄可是放出豪言,运输一次棉花种子,能得到丝绸三倍的利润。


正因为李瑄的名声,他们才会这样做。


“把棉花种子取下让我看看。如果没有问题,少不了你们的利润。”


李瑄自然不会黑这些粟特商人,他要可持续发展,不能做出杀鸡取卵的蠢事。


不单单是棉花种子,以后会有其他事情,需要用到这些粟特商人。


一袋袋棉花被取下后,将袋子口打开。


这些棉花都用皮革包裹着,害怕淋水。


对粟特商人来说,这些棉花是他们的命根子,一定不能潮湿。


其中一个袋子打开后,李瑄抓了一把,每一粒种子上都带着棉丝,很干燥。


“元帅,这里有一袋棉花,是送给您的。”


曹吐罗从马上取下一个袋子,里面有一枚枚已经裂开的棉铃。


李瑄拿起一個棉铃,将棉铃掰开。


这棉铃比后世的棉花小多了,质量也特别差。


这样的棉花,李瑄估计种一亩,最少需要十斤以上的种子。


虽然这种棉花品种不好,但这只是对李瑄这种见过世面的人来说。


从无到有,已是胜利。


就像长安城外的桃和梨一样,即便是当贡品的桃梨对李瑄来说都很一般。


可对李隆基来说,上贡的桃梨就是极品。


只要能做成棉衣、棉被,百姓眼里这就是最佳的品质。


“不错,我都收下了。你要丝绸还是要金银!”


李瑄将所有袋子的棉花种子都看一遍后,向曹吐罗问道。


“丝绸!”


曹吐罗不假思索。


如果是丝绸,他运送回去还能赚一笔。


他本就计划回去的时候,运输一批丝绸。


“好!我之前说让你们赚丝绸三倍的利润。你用五十匹骆驼运输丝绸,能赚多少?”


李瑄向曹吐罗问价。


“按照元帅所说,我要收元帅一千五百匹绢。”


曹吐罗直言道。


他没敢多要,这是李瑄承诺的。


“可以!”


李瑄点了点头。


他没有讨价还价,棉花的出现对中原太重要了。


李瑄相信只要他提供思路,很快就有能人能将棉花织成布。


“多谢元帅!您有吩咐尽管说,我一定全力将您喜欢的东西运到河西。”


曹吐罗见李瑄答应,喜不自胜。


带着一千五百匹丝绸回去,他又能赚一波。


李瑄将刘晏叫出府衙,吩咐他将此事记录,从营田的仓库支出绢一千五百匹。


如果按照十斤一亩地计算,这些种子能种上千亩。


只要有一波成熟,就能培育出更多的种子。


棉花种植地就在河湟之间,今年发动百姓开辟荒废已久的田地,明年三月种植棉花种子。


等将吐蕃打败后,河湟之地就不会再被吐蕃铁骑践踏。


由河湟之间,发展到安人军、白水军、宁塞郡、安乡郡、九曲郡、洮阳郡。最后再往河西走廊发展。


李瑄希望十年之内,棉花能开满河陇,像桑、麻一样常见。


“李帅,这是何物?”


刘晏不解李帅为何用一千五百匹绢换一百多袋这种东西。


“这是来自大食国的农作物,被称为棉花,等此物开花,能避免许多百姓被冻死……”


刘晏向李瑄解释道。


“有此神奇!”


刘晏惊讶。他只知道木棉,不清楚棉花。


“努力吧!先利用节度使军屯,将棉花培育起来,然后将种子发放到百姓手中,这才是我们这些官吏该做的事情。”


李瑄郑重地向刘晏说道。


等棉花开花,他将棉花弓弄出来,填充一件棉衣,世人就会知道棉花的好处。


当然,这种棉花产量低也是不可忽视的。


将来李瑄要考虑中原的百姓,有无耕地去种植棉花。


毕竟一切要以粮食为主。


“元帅,后会有期!我回去后立刻将您的信件交给国王。”


翌日,携带着李瑄写给哥罗仆禄的信件,曹吐罗满载而归,向李瑄告别。


“希望我们将来还可以再见!”


李瑄说了一句话,让罗兴送曹吐罗出府衙。


“三年多了。”


曹国国王哥罗仆禄的求救,让李瑄意识到自己与西域近了。


高仙芝的性格,注定他会经营西域失败。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


高仙芝身上拥有闪耀千古的亮点,也拥有令人不齿的恶习。


估计现在高仙芝已经快到达小勃律。


历史上吐蕃没来得及支援小勃律。


现在更没有机会支援。


不久前,高仙芝率一万安西军经过三个月的翻山越岭,突袭连云堡,又俘杀依靠连云堡安营扎寨的九千名吐蕃士兵。


而后,高仙芝留下老弱,带人进攻小勃律,斩杀诸多投靠吐蕃的酋长,俘虏小勃律王和身为吐蕃公主的王后。


小勃律王在得知唐军杀来前,派人经过藤桥向吐蕃求援。


但吐蕃兵马尽在青海,西域方向大勃律国内的吐蕃士兵也被抽调。


剩下的吐蕃士兵害怕,不敢如历史上一样去支援。


以至于夷夏都认为高仙芝能大获全胜,全靠李瑄牵制吐蕃三十万兵马。


否则以高仙芝的兵马,必然抵挡不住吐蕃的援军。


甚至高仙芝也这么认为。


他已经做好应对吐蕃援军的准备,但派兵到婆娑夷藤桥后,过藤桥数十里,都未发现吐蕃士兵的踪迹。


……


“启禀李帅,末将亲自带人探查吐蕃在九曲的营垒。他们只是象征性地派遣轻骑驱逐我们几次,但最终还是被我们接近。吐蕃九曲军营的营垒看起来很不牢固,末将都看出数道破绽。末将觉得九曲十万大军全力攻击,一天就能攻破营寨,杀入营垒。”


赤水军副大使李朱师特意从九曲回来,禀告这件事情。


之前他们的探马,只是远远观察吐蕃营寨。


得到李瑄的命令后,他靠近营垒,已经做好大战一次的准备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