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复九曲,设立九曲郡、洮阳郡(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论悉颊藏希望吐蕃再有论钦陵,他以为吐蕃还会复制大非川之战吗?”


得知论悉颊藏死前的话后,李瑄轻笑一声。


他清楚大非川之战的败因,汲取教训,不会再犯下同样的错误。


战神薛仁贵一败而晚节不保,才使吐蕃才产生这样的幻想。


等拿下青海,李瑄就会练高原之兵,可以适应雪域高原战斗。


即便现在,李瑄也会用吐谷浑、白兰羌的军队。


“启禀李帅,吐蕃大论的头颅已被砍下。”


亲卫提论悉颊藏的头颅见李瑄。


“将吐蕃大论的首级送到化成的驿站,以我的命令,六百里加急至长安……”


李瑄看了一眼后,向探马吩咐。


虽然战争还未结束,但先将论悉颊藏的首级送至长安,意味着战争即将胜利。


这也算一种捷报了。


待战斗的尘埃落定,再奏写贺表。


“启禀李帅,百谷城中有青稞、麦子等粮食大概在五十五万石左右……”


一直到下午,岑参才估算出百谷城粮仓中储存的粮食数量。


“对吐蕃而言,这已经是丰厚的储备了,毕竟九曲的粮食还要运往青海,还要运到雪域高原内……”


李瑄点了点头。


按照一名士兵每天吃两斤粮食来算,这些粮食够十万大军吃近一年。


“李帅,这些粮食我军要如何计划?”


岑参向李瑄询问道。


“暂时放在百谷城。百谷城依靠两山,我觉得百谷城还可以扩建。我准备召工匠,指挥吐蕃俘虏,将山谷的西北、东南,尽封于山,使其扩大四倍。再将百谷城的夯层提升,将城高扩大为三丈,变为一座九曲坚城。以防止在冬天的时候吐蕃渡过黄河来攻打百谷城……”


李瑄向岑参说出自己的计划。


今天上午时,李瑄登上百谷城旁边的山上,眺望整个地势。


九曲之城,连树敦城李瑄都看不上,决定将百谷城建筑成一座大城。


“李帅之想,很有必要。放眼九曲,树敦、洪济、大莫门、宛秀,虽都占地势之利,然皆不算是坚城。我们攻打这些城池的时候势如破竹。倘若吐蕃趁黄河结冰,集合重兵猛攻,我们也很难坚持到援军到来,毕竟我们的主力都在河湟。我们现在有足够的吐蕃俘虏,以万人而筑一城,再合我汉人能工巧匠,百谷城必坚不可摧。属下认为,届时可以将镇西军,从枹罕城调遣到百谷城!”


岑参认同李瑄,并为李瑄提出一个建议。


占领九曲,如镇西军的镇守地,已经没有意义。


包括如宁塞军,振威军、合川守捉,绥和守捉等,都可以向九曲移动。


镇西军有士兵一万一千,负责镇守扩建后的百谷城更合适。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等战后,我会上表圣人,迁百姓入九曲,在九曲之地设一郡,在九曲以东,洮水、漓水源头再设一郡,白兰羌的地盘,暂由白兰羌王管辖,我们暂不干涉。”


李瑄点头,向岑参提出他自己的想法。


“九曲的吐谷浑诸部,估计有一万多帐,虽饱受战火,可依然有数万人。”


岑参担忧一点地盘都不给吐谷浑留下,将其吞并,会不会出现什么变故。


“九曲吐谷浑贵族全部除去,吐谷浑百姓也只有加入我大唐了。我会让慕容曦皓,成为太守。”


李瑄对此倒是没什么担心。


吐谷浑百姓对贵族恨之入骨。


李瑄将这些贵族全部捉拿,斩杀,也会使吐谷浑百姓走向不归路,唯有加入大唐。


在青海、赤岭未攻下之前,九曲必须谨慎应对。


两郡的名字李瑄都想好了。


九曲精华一带,就叫九曲郡。


洮水和漓水源头的那一带至黄河边,叫做洮阳郡。


以百谷城为九曲郡的郡治所。


洮阳郡的治所选在吐蕃玛曲千户所一带,那里有吐蕃建成一半的玛曲城。


正好将其名字改了,作为洮阳郡的郡治。


战争结束后,李瑄会上表李隆基建郡、调防军、迁徙内地无地百姓的奏书。


类似的事情历史上哥舒翰干过,李瑄相信李隆基肯定会同意这种开疆扩土的行为。


“李帅为不世之才,我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


岑参没接触过类似的事情,他认同李瑄的想法。


他虽然为科举第二名,但他对李瑄佩服的五体投地,除了军事和战争上,李瑄好像什么都懂一样。


包括在河西优化农具,改造水车,如同孔明在世。


岑参从未怀疑过李瑄执宰天下的能力。


他相信,将来李瑄一定会成为宰相,位极人臣。


还年轻的岑参,在李瑄面前一直以学生的身份请教,哪怕是他擅长的诗歌,他也认为李瑄能成为他的老师。


翌日,李瑄留岑参在百谷城主持事宜,他要率领其他骑兵,到洪济桥前。


现在吐谷浑的贵族,已经被荔非元礼、荔非守瑜带着士兵攻破。


那些贵族和贵族的家人子女,一部分因抵抗被杀,一部分被活捉。


还有一部分乘坐羊皮筏逃过黄河。


可惜吐谷浑坐镇九曲的王子,也脚底抹油跑掉。


那些吐蕃人在得知前线战败后,也冒着大雪,乘坐羊皮筏过黄河。


有的能带走一些牲畜,有的能带走一些粮食,但大部分牲畜,都被留在九曲。


因为他们渡河没多久,荔非守瑜、荔非元礼,甚至南霁云、白兰羌骑兵已经堵住所有能过河的河段。


俘虏的吐蕃百姓数以万计。


获得的羊、牛、驼、马等牲畜超过五十万头。


从吐蕃贵族、吐谷浑贵族那里获得金银珠宝估计可以装数十车。


这也意味着正式收复九曲!


….


洪济桥,四十里外。


吐蕃士兵频频失利后,不再主动进攻洪济桥,而是撤远观察。


为防止唐军反攻他们,没庐穷桑倭儿芒不得不再从赤岭山口抽调一万士兵,青海东部抽调一万士兵。


勉强凑齐三万,安营扎寨,防备唐军。


自唐军占领黄河对岸的树敦城,陈兵于洪济桥前时,吐蕃的青海已如芒在背。


唐军只要想,随时可以攻入青海,石堡城也成为摆设。


现在石堡城还能监视赤岭一带的唐军。


但在李瑄的大战略下,区区石堡城,已变得无足轻重。


这一日,恩兰达扎路恭急匆匆地从青海赶回来,拜见没庐穷桑倭儿芒。


此时,没庐穷桑倭儿芒面色苍白,眼睛无神,一脸难以接受的样子。


雪域高原在这个季节,根本无法征兵,必须到明年开春以后。


但九曲已经岌岌可危。


他尝试过任何努力,至今不知百谷城的情况,也不知论悉颊藏现在如何。


连派上百名探子,皆有去无回。


还是从逃回来的吐谷浑贵族那里,得到一个令他血压飙升的消息。


也正是这個消息,他才将恩兰达扎路恭从青海调回来。


“拜见大论……”


恩兰达扎路恭入帐后,向没庐穷桑倭儿芒拜道。


当他看到没庐穷桑倭儿芒的那一刻,脸色大变。


此时,没庐穷桑倭儿芒躺在榻上,没有往日的精气神。


之前他的头发黑白参半,才短短十来天不见,没庐穷桑倭儿芒的头发几乎全部白了。


“大论您……”


“恩兰将军,青海那边的战况如何?”


没庐穷桑倭儿芒不关心自己的身体,他打断恩兰达扎路恭的话,只问正事。


“不知为何,那李瑄好像没有与我军交战的意思。看他们骑兵的营垒和行进,随时可以退回大唐境内。我和那囊将军想引诱李瑄出战,配合步兵围歼,亦不可得!他们的探马皆一人三马,周围遍布,无法活捉。”


恩兰达扎路恭向没庐穷桑倭儿芒说道。


他心里很奇怪,李瑄是一名很有烈性的将领,却能耐着性子十来天愣是不进攻。


在得知战况对他们十分不利后,他和那囊尚杰斯秀亭都决定要主动寻战。


但“李瑄”一脚踏入青海地区,一脚留在大唐疆土。


在失去大唐境内情报的情况下,他门哪敢冲入啊!


而他们的“诱敌深入”,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唐军骑兵还是没有丝毫动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