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八章 封候,河西陇右讨击大使(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有这样的事情?”


李瑄眉头一皱。


他刚准备与栗特人做马匹生意,壮大牧监。


河西就干这样的事情,这不是和他作对吗?


这对他收购西域良马肯定有影响!


栗特人虽然唯利是图,但他们很抱团,一些好消息、坏消息,很快就会在他们这一集体中传开。


而且河西走廊是西域商人必经之路。


现在看来这条消息还没有全面传开,不然柳锡不可能得到那么多栗特人的承诺。


可他鞭长莫及,管不到河西啊!


“这样!你告诉我那河西豪强的信息,我写一封信给河西采访处置使,希望他能处置这件事,否则我就上奏弹劾!”


李瑄想了想,觉得这事影响很大,必须解决。

https://m.9biquge,com

他听从皇甫惟明的劝告,将吉温从刑部踢出去。没想到转头李林甫就重新启用吉温。


如果李瑄所拟战表为真,那他必然更受李隆基倚重。


哪怕那豪强不被惩罚,只是将那些马还给其主人。


李林甫看到《漓水大破吐蕃贺表》这几个字后,就知道李瑄这竖子又立功了。


接下来李林甫看到李瑄的战功,心中更是一惊。


……


李林甫本以为自己已经够讨好圣人了,但和李瑄一比,好像还差一点。


李瑄留下军医照看。


张文俨领命。


“七郎大慰我心!”


怪不得圣人这么高兴。


最近李林甫沉寂许久后,终于露出獠牙,他令卢铉弹劾水陆转运副使以权谋私,并令吉温去审理此案。


既然他兼职陇右群牧使,就必须肩负牧监壮大的任务。


“另外,你让那些失去马匹的胡人,到湟水城找我,就说我会为他做主。”


再看开篇,满是对圣人的赞美之词,仿佛这场胜利,全是圣人英明所致。


否则天寒地冻,必然会加重伤势。


韦坚认为虽然他与李适之、李瑄不再公开见面,但他们还是一派。


他心中更觉得李瑄是心腹大患,他不怕刚正不阿的能臣,就怕李瑄这样的能屈能伸的人。


“两位请看这份贺表!”


一想到此,李林甫就无比憋屈,身为首席宰相,对谁都手拿把掐,但唯独面对李瑄,屡屡失策。


只要李瑄能帮助他对付李林甫,他不会在意圣人对李瑄的封赏。


李隆基收到李瑄的战报后,痛快一笑。


在收到贺表的后,李隆基立刻召右相李林甫和左相韦坚到勤政务本楼议事。


没几天就证据确凿。


以当前形势想对付李瑄更为困难!


他继位以来,对战吐蕃这么多次,第一次有如此这么大的战功。


那些受伤的士兵,暂时在安乡城养伤,待伤势痊愈,再回军中报到。


而且这份《漓水大破吐蕃贺表》,太得他心意。


他平时看李瑄人畜无害的样子,战场上简直如霸王再世。


一切安排好后,李瑄率领临洮军的骑兵,所获的战马、兵甲等战利品,在大雪初晴中,离开安乡郡。


李瑄又吩咐一句。


不仅仅是现在,还有未来。


韦坚心中也震惊李瑄的战功,这李家七郎也太猛了。


长安。


水陆转运副使是韦坚推荐的,这让刚拜相不久的韦坚很尴尬。


马政是经国要政,即使他掌握权柄,也需要大力发展,现在有时间,是牢固根基的时候。


自李隆基继位以来,虽然多次大败吐蕃,但从未对吐蕃有过六万多人的斩俘。


李隆基将贺表放在案前。李林甫和韦坚起身将其摊开,一起观看。


还不及冠就如此,再长几岁,岂不是更为老辣?


现在李瑄羽翼丰满,内有杨玉环、高力士,想指认人诬陷都很难,弄不好还会让圣人厌恶。


“遵命!”


虽然这件事情对他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让韦坚感受到李林甫的压力。


他总感觉李林甫会再次出手。


“恭贺圣人,您神文圣武,万里统筹,所以有此大胜。漓水之战,必会让吐蕃畏惧,此战也会影响西域诸国,使西域诸国遣使来贺。”


看完贺表后,李林甫脸色变化很快,笑着向李隆基拱手道。


“恭贺圣人,您慧眼识人,大胆启用李七郎为帅,这种魄力是臣子们不能及的!”


韦坚不甘示弱,也拱手向李隆基一拜。


“吐蕃小国,窃我大唐知识,妄图与我大唐相比。今日一战,颇为扬眉吐气。两位宰相说一下,下一步战略如何?”


李隆基点了点头,李瑄能完成这样的大捷,使他坚定相信李瑄能收复九曲,将青海列入大唐版图。


“李将军年纪虽小,却步步为营,相信李将军已有打算。现在朝廷需为陇右军补足兵马,赏赐用度,使李将军能在找到战机之时,能足兵足将。”


韦坚不好判断,没有多嘴。


“启禀圣人,臣以为应该督促李将军,将下一处战略定为石堡城,只有占领石堡城,我大唐才可进退自如。”


李林甫则不然,这两年李隆基一直对他提及石堡城,他以为李隆基最希望将石堡城攻下来。


这么说,是在讨好李隆基。


胜利也有他一份功劳。


如果李瑄攻不下这坚城,就可以打击李瑄的声望,让圣人对李瑄产生质疑。


“右相,宰相不单处理政务,还需参与军机,你还是要多读读兵法啊!石堡城是山城,哪有那么容易进攻的?”


李隆基听到李林甫的话,给他当头一棒。


他先被李瑄灌输“石堡城无用”的理念,再听到进攻石堡城城的言语,自然会觉得李林甫军事能力欠缺。


比起石堡城,李瑄把九曲、青海,作为战略目标,更合他的心意。


“圣人息怒,臣知错,臣的谋略不如圣人十一,一定会去好好攻读孙吴。”


李林甫诚惶诚恐地向李隆基一拜。


他百思不得其解,圣人之前明明很在乎石堡城,怎么突然因此而斥责他。


不过李林甫是聪明人,他谢罪的同时,吹捧自己谋略不如李隆基一成,让李隆基没有再责怪李林甫。


如果没有和李瑄深入交流,他也会要求边帅尽早拿下石堡城。


韦坚在一边强忍住没有大笑,他拜相以来,第一次看到李林甫吃瘪,心中快意浮现。


他嘲讽李林甫不懂装懂。也自认为自己明智,不知就是不知。


“七郎立此大功,我正式任命他为节度使,派人授予旌节,群臣不会再有意见吧?”


李隆基向两位宰相说道。


“圣人英明,理当如此!”


韦坚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圣人英明,李将军功当如此!”


李林甫纵心中难受,也不得不附和。


“明日早朝,就由右相提拟吧!”


李隆基让李林甫明天早朝时带头表奏。


“遵旨!”


李林甫还能说什么,只能顺着李隆基的心思。


“这一战,虽然七郎以寡击众,以极小的损失,获得巨大胜利。但朕觉得陇右兵马有些不足。到安乡郡只能带七千骑,去配合平夷守捉、漠门军、镇西军,最后还要河西兵马出援河湟。吐蕃全力以赴可调集四五十万大军。朕信服七郎的神勇,但也不想失去七郎这样的忠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