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 一石强弓(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瑄向李隆基和杨玉环再次一礼后,来到亭内石桌前,缓缓写下后世脍炙人口的《牡丹》。


在李瑄动笔的时候,杨玉环拉着李隆基起身,来看李瑄落字。


李隆基宠爱杨玉环,百依百顺,更何况他本就喜欢文雅。


只是李瑄的字,不尽如人意。像一个武将为他上书一样。


他这才想起,召李瑄入宫,就是来验证骑射、武艺、谋略。


现丰安军缺副使,李林甫推荐李瑄为丰安军副使。


丰安军镇守河套,北望草原,是边塞重镇,指挥八千将士。一军副使尤为重要。


将来丰安军必是出击突厥的主力。


想到这一点,李隆基就不再纠结李瑄的字写得一般。


这也衬托出李瑄的天才之气。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https://m.9biquge,com

李瑄每写一句,杨玉环就轻声细语地念出。


当李瑄写完以后,杨玉环娇声道:“三郎,这是洛阳的牡丹花。”


她从十岁开始,被叔父杨玄璬收养,生活在东都。所以洛阳的风土人情对她影响很大。


在长安作出这样的诗,有将杨玉环比做神女洛神的意味。


聪慧的杨玉环自然理解其中的含义,于是回眸一笑,美得不可方物。


“七郎如曹子建一样,才高八斗,尽得风流。我大唐宗室,终于能出现一代文宗啊!”


李隆基见杨玉环很开心,自己欢快地笑了。


只是李瑄明显能看到,李隆基眼角的皱纹。


“臣才疏学浅,就像我的字一样,还要勤加练习。”李瑄虚怀若谷地说道。


“七郎,今召你来,除了见识你才华外。还听说你善骑善射,富有勇力,街巷打斗数十人,不及你一合之敌?”


李隆基微微点头后,话锋一转。


“圣人恕罪。那是臣懵懂无知,年少轻狂。今后再也不敢那样做了。”


李瑄不知道李隆基为什么这么问,但立刻行一礼,诚惶诚恐地说道。


“哈哈……玉环,你看七郎。”李隆基看李瑄担惊受怕的模样,仰头大笑一声:“我曾经也年轻过,怎么可能因为这点事情治你罪呢?昔日凌烟阁功臣段志玄,为人无赖,屡犯法纪。但自十四岁从军起,勇猛而果毅,为大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况且段志玄没有七郎的才华啊!”


李隆基又轻抚李瑄的后背,表示爱护:“去展现一下伱的骑射和武力,待我问策于你,如果七郎有这样的才能,我许你为一军副使。”


李瑄听后,不敢置信。


在唐代“使职差谴”的制度下,一军副使,既一支军队的副将。


李隆基亲问,一定不是小军,很可能是边塞重镇。


李瑄心中很是疑惑,听李隆基的口气,好像召他来,不是叫他写诗,而是考验他武勇。


在亭前十丈外的马场上,一名羽林郎牵着一匹红色宝马。


又一名羽林郎,持一柄强弓呈前。


一切如早就准备好一样。


“请圣人为臣换取一石骑弓。”


李瑄下台看到羽林郎手中的强弓后,向亭内李隆基拱手。


“武举步弓才为一石,骑弓为七斗,七郎确定如此吗?”李隆基又问李瑄一次。


“臣在家所练之弓,就为一石。”李瑄确定。


射箭需要手臂和背部肌肉的力气。李瑄力大无穷,别说一石,两石弓也可以轻易拉开。


但没有那必要。


两石弓,必然不可能是骑弓,而且一定不实用。


一石弓,加上特制的箭镞,就可以轻易射穿铁甲。


在马上用一石弓,也可以节省力气,射箭时更快速。


就如李隆基所说,武举的弓为七斗,这已经是善射者的标准。


更强大的弓,需要更好的材料。皇宫一定有储存。


“力士,去朕的储物库,将名匠制造的好弓取一柄。”


李隆基收藏有强弓,他吩咐高力士去取。


“遵命。”


不一会儿,高力士便携带一柄漆以红色的雕弓。


“去吧,这是天子之弓,别让圣人失望。”


高力士将雕弓交到李瑄的手中,并提醒一句。


此弓选用顶级柘木、精品牛筋制造,弓臂比普通骑弓,要大一圈。其坚韧度和弓弦的强度,非猛将不能用。


“高翁请放心。”


李瑄接过弓箭,向高力士一礼。


然后携带箭囊,来到羽林郎牵着的马匹旁,翻身上马。


“咴……”


由于上马动静过大,战马嘶吼一声,前蹄高扬。


李瑄将箭囊挂在马侧,左手持弓,右手拉缰绳,然后用力一夹马腹,骏马立马落蹄服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