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三章:从血海中走出来的那个男人(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方叫郭二狗,郭刚觉得自己一个好兄弟叫二狗,侄儿又叫二狗不合适,而且也不是大名,叫起来也不上口。


自认为读了两天书,觉得有些文凭的他,就给自家侄儿取名为貔貅。


当时还想着是神兽,叫起来非常威武霸气。


顶着朱瞻均的目光,郭貔貅眼中满是尴尬。


“陆军指挥系,于谦!”


朱瞻均表情瞬间僵住,看向了队列中跑出来的一个文弱青年。


“会不会是同名。”


朱瞻均小声嘟囔了一句,狐疑地看向了已经收回本子,站在一旁的徐达。


注意到朱瞻均的目光,徐达回了一个伱没猜错的眼神。


好家伙,朱瞻均当场就惊呆了。


他还傻乎乎的让人在科举中找于谦,结果这家伙竟然跑到了军校中。


话说于谦什么时候跑到军校的,第一批招收人的时候,没有对方的名字啊。


在朱瞻均无语的时候,于谦跑到了郭貔貅旁边,三人向朱瞻均同时抬手敬礼。


对于谦跑到军校中有些疑惑,可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朱瞻均也不好询问,只能微笑的上前。


“戚达,在多次实战模拟,考试测验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


徐达开始介绍优秀学员获得的成绩。


朱瞻均听的是连连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赏。


考试题目他也看过一些,别的不说,反正要是让他来考,绝对考不出第一名。


能够在这么多人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甚至还力压了于谦,可见这个叫戚达的能力有多么出众。


“根据学院和兵部考核,决定授予戚达右军校尉军衔。”


小太监不知,端着一个托盘跟在了朱瞻均的身后。


朱瞻均走到戚达面前,在对方激动的敬礼以后回了一礼,又与对方握了握手,将右军校尉军衔,戴在了对方的胸口上。


“恭喜你戚达同学,希望进入部队后再接再厉,创造更好的成绩。”


佩戴完军衔,朱瞻均将不知手中的托盘交给了戚达。


“这是天宫仿研制的最新一代半自动手枪,是孤专门定制的,作为你们优秀学员的奖励,以后可要多多努力啊。”


看着手中托盘上那威武霸气,只有在资料上看过的半自动手枪,戚达激动的身体颤抖。


当兵的哪有不爱枪的,面对这种最新式的枪支,如果不是场合不对,他真想拿下来狠狠的把玩一番。


与对方又握了握手,朱瞻均走到了中间的郭貔貅面前。


两人四目相对,郭貔貅腼腆一笑。


同样的话语,同样的动作,同样的东西。


郭貔貅算是自家晚辈,朱瞻均也没有太过客套,便走到了于谦面前。


看着眼前这个,在未来成为一方文官的存在,变成了大头兵,朱瞻均总觉得有些别扭。


可这能怪谁,只能怪自己当初为了不影响于谦没有去找吧,不然也不会搞成这样。


同样的话语,同样的动作,同样的东西,于谦在激动的同时,总觉得太孙殿下看他的目光有些古怪。


给三位优秀学员受衔颁奖结束之后,朱瞻均又简短的发表了一些鼓励的话语,这场毕业阅兵典礼正式结束。


“于谦进了学校,你应该知道吧?”


返回皇宫的路上,朱瞻均一把拽住了徐达。


徐达点了点头:“我知道,还是我亲自批的。”


不等再朱瞻均询问,徐达就自己解释道:“你对他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历史中,觉得他未来会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物。”


“可现在的大明不是那个大明了,他能不能再成长起来都是未知之数。”


“而且现在大明,也不缺优秀的官员,更不缺清廉的官员。”


“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既然他有军事上的天赋,而且也很想加入军队,那为何要拒绝呢。”


“说不准进行一番其他的培养,能造就出一个不同的于谦。”


听到徐达的分析,朱瞻均也陷入了沉思。


好像确实如此,他对于谦的印象一直还停留在历史,看到于谦,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加分感觉。


然而大明已经有了改变,北平保卫战也不会再发生,于谦可能会成为一个好官,但也仅此而已。


让对方走向不同的人生,或许有其他的惊喜出现。


想明白了这些,朱瞻均也没在纠结这事儿。


于谦将来会怎么样,是继续冉冉升起,还是泯灭于众人,就要看他自己的努力了。


参加完了军事学院的毕业典礼,朱瞻均就开始忙碌起了过年的事。


老爹不在,老头子又不想管,这些事除了他也没别人了。


在忙碌中,新的一年除夕到来。


朱瞻均把老爹和朱瞻基接了回来,再加上小家伙的出生,今年的除夕格外的热闹。


朱瞻均只参加一半,就独自一人离开了。


众人也已经都习惯了,知道朱瞻均除夕夜会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老爷子便让人别去打扰。


回到房间,朱瞻均刚闭眼没多久,便出现在了莲花空间。


走到莲花旁边,朱瞻均静静的等待了。


不知过了多久,莲花慢慢的展开,出现了一幕让朱瞻均都惊讶的画面。


赤红色的血气,晕染了大半个空间。


在血腥的光芒中,一名一身黑衣面色冷峻的男子,缓缓的走出,向出朱瞻均拱手行了一礼。


看着对方那冷峻的面庞,将半个空间都染红的血色杀气,朱瞻均心中在惊骇的同时也忍不住欢喜。


如此大的动静,这绝对是一位正经历史的猛人,而且是最猛的那一批之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