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八年,皇帝求我登基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两百六十一章上有对策,下有政策(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以现代的大乾文化科技发展也远远达到前世近代的水平,可任何一个科技和技术的革新都是生产力的飙升。


自然是宜早不宜迟。


可让赵定万万没想到的是。


今年一千名的寒门士子之中,其中有过半居然都是士族子弟和各个地方的豪绅子弟所冒充的。


这些人花费大代价让自己的族人伪造身份,改名换姓,借此钻漏洞。


当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意思,真的有意思。


看着眼前的名单,赵定眼底露出前所未有的异色。


而这其中更为重要的是这还仅仅只是内府司探查出来的。


若是没有探查出来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你想让儿臣怎么做?”


过了半晌之后,赵定抬起头看向赵崇远问道。


声音之中依然带着一丝丝杀气。


听着赵定话语之中透露出来的厉色,赵崇远眉头一挑,眼中不由的露出一丝欣赏之色,望着赵定笑道:“凡事过犹不及,你今天把他们全杀了,明天他们就敢造咱赵家的反。”


“那你父皇你的意思是?”


赵定眯着眼问道。


他自然听出了赵崇远的话外之音。


科举是这个时代唯一的上升之路,做得太绝,自然会遭到大部分的士绅阶层的反对,到时候各种子虚乌有的骂名自然也就出来了。


所以只能温水煮青蛙,一点点的蚕食。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拉一部分人,打一部分人,区别一部分人,瓦解一部分人。”


赵崇远笑着说道。


听着赵崇远这话,赵定的眼神也变得肃穆了起来。


他自然明白赵崇远这句话里面的意思。


前世辉煌大隋,终结了华夏三百年内乱,开辟了开皇之治的大隋,一部开皇法典成为后世法学经典,但却为何如大秦一般二世而灭?


这其中固然有隋炀帝的暴行逆施,但更多的是一代人做了几代人的事情,以及重中之重的科举制服触碰了自东汉末年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的世家门阀制度利益。。


所以在隋炀帝大兴土木,以及三征高句丽而败之后才有了四处动乱。


造反之人层出不穷。


也才最终有了唐继隋制。


而就是这样,即便是李世民那种雄才大略,千古一帝的人物终其一生也没有解决世家门阀制度。


有唐一代宰相博陵崔氏宰相十五个,清河崔氏十二个,京兆杜氏十一个,范阳卢氏八个,荥阳郑氏八个。


直到五代十国武人当道血染山河,这才彻底绝了世家门阀的根。


所以眼下,他赵定深知赵崇远若是真的做得太狠了。


那就是距离造反之日也就不远了。


“我知道了。”


赵定点了点头。


随后便起身向着外面走去。


……


“娘,你说我这些年哪里做得不好,可为什么父皇就是始终看不见呢!”


后宫,紫萝宫。


此地不是别人的住所,正是赵华的生母,田美人的居所所在。


相对于别的妃嫔宫里,丫鬟,太监一大堆,紫萝宫内明显冷清了许多,而田美人则是一个面容丰腴的夫人,虽然已经过了四十年华,但依旧风韵犹存。


“吃饭吧,难得回来一趟,娘也好几年没见到你了。”


田美人似乎并未听到赵华的抱怨,依旧从竹屉内取出一样样精美的小炒,一边端着一边柔声道:“这些都是你爱吃的,娘特地交待御膳房提前给你做的。”


田美人声音轻柔,语气和善。


然而赵华却并没有心思去看这些,依旧有些不忿的看着田美人:“当初大哥在的时候,他就不曾看我一眼,现在大哥不在了,他也不曾看我一眼,凭什么?这到底是凭什么?”


赵华眼眶微红,黑白分明的眼珠子里面都充斥着血色。


“华儿,你爹对你不错了,人要懂得知足。”


田美人依旧声音温和的说道。


说话的同时,夹起碗里的饭菜往赵华面前的碗里放了一块。


“不够!一点都不够,我要的不是这些!”


赵华一把推开面前的饭碗,起身向着门外走去。


“唉。”


看着赵华的背影,田美人又是摇头一叹。


当年若不是....或许如今的赵华也不该如此不受重视吧。


想到这里,田美人又是轻叹一声。


说到底一步错,步步错,不仅害了她自己,也害了赵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