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能走到对岸吗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一章 没玺印的诏令能叫诏令?以忠臣之名,袁绍杀弟(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过了许久后,孔融方才停笔,长舒一口气,将目光投向太史慈:“子义为何而来?”


“听闻国相染病,特来探望。”太史慈恭恭敬敬地回答。


孔融闻言笑了笑:“子义不必担忧,一点风寒罢了,并无大碍。”


“我之所以对外称病,不过是不想面对外面那两位使者而已……想来你入府时应该也见到他们了?”


太史慈点了点头:“听闻他们已经在府外等了数日了,国相为何不见他们?如此恐对国相声名有损。”


称病只能逃避一时,要是一直称病不见两位使者的话,孔融难免会遭到旁人诟病。


两位使者中纵使有一位是假的,但也有一位是正儿八经的天使。


“唉……”孔融叹息一声,有些疲惫地说道:“两位天子孰真孰假,我现在无从分辨,不敢贸然前去。”


“我担心若是先去了假的那处,奸贼会将我扣留软禁,然后以我的名义欺骗天下人。那样的话我岂非置真正的天子于不利境地?”


孔融并不是怕死,也不是怕以身涉险。


他怕的是自己会被曹操或者袁绍利用。


对方都敢假立天子了,还有什么不敢做的?这才是他真正顾虑的地方,所以才迟迟不愿接见两位使者。


“国相,我愿护送您前去觐见天子。”太史慈脸色肃然,“若国相遭到奸贼扣押,我虽不能保国相平安,亦可拼死杀出重围,代国相将消息传出,让天下人知晓奸贼的真面目。”


“子义……”孔融有些动容,“此事与你无关,你无需以身涉险。”


此行的凶险程度堪比龙潭虎穴。


别说是太史慈孤身一人了,就算让他带上几千兵马又如何?


只要进了许县或者邺城,再想出来便难如登天。


那可是曹操和袁绍的大本营所在!


即便是在城外等待不入城,也有被截杀的风险。


曹操和袁绍两人,可不是什么善与之辈。


“国相于我有恩,家母再三叮嘱,不能不报;而且我即将要带家母离开北海郡,在此之前便让我为国相最后做一件事吧。”太史慈神色诚恳,目光坚定。


听到这一番话,孔融心中非常感动。


他知道这只是太史慈的托词罢了。


数年前他被黄巾叛军围困,太史慈冒险突围为他找来援兵,就已经报答了他照拂其母的恩情。


“既然子义愿舍命陪我,我便不再拒绝。”孔融站起身来,心中已经有了决断,“我孔氏世受国恩,天子有难,不能不思为天子解忧。”


“子义认为我应该先去哪里?”


为了保证严谨,无论是许县还是邺城他都是要去的,把两个天子都见上一见,再看看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先去见哪个天子。


太史慈稍作思索,说道:“先去许县吧,许县离得比较近,去完许县后可以直奔冀州。”


“善。”孔融点头认可,接着走出书房,带着太史慈来到了国相府门口。


见到孔融出来,国相府外的众人瞬间激动了起来。


“国相!是国相!”


“国相出来了!”


“不是说国相在养病吗?怎么露面了?”


“定是拖着病体出来见我们的。”


“莫非是要给两位使者答复了不成?”


“不知道国相会接受哪位天子的诏令。”


……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孔融,期待着他的决定。


许县使者和邺城使者第一时间就迎了上去,异口同声地说道:“奉天子诏令,请国相前往许县(邺城)觐见!”


两人说着,纷纷双手将天子的诏书奉上。


看着眼前的两份诏书,孔融直接一手一份,全部接下。


许县使者和邺城使者顿时愕然。


许县使者不由得问道:“国相这是何意?为何要接那伪帝的诏令?”


话音落下,邺城使者便劈头盖脸的怒斥他:“国相面前休要胡言!我这诏令有传国玉玺玺印,你手中的可有?”


又是传国玉玺,许县使者只觉得异常憋屈。


明明他那里的天子是真的,可偏偏没有传国玉玺。


这诏令和对方的对比,顿时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就在两人即将吵起来的时候,孔融开口了。


“两位勿需争执。”孔融拿着两份诏书,神色平静地说道:“老夫亦不知道哪位天子是真,哪位天子是假,因此许县和邺城,老夫都会去一趟。”


“等见过两位天子之后,孰真孰假,老夫自有判断。”


“明日一早,老夫会出发前往许县,随后再去邺城。”


说罢,孔融便不再多言,直接转身回府。


只留下面面相觑的许县使者和邺城使者,以及惊呆了的众人。


……


次日清晨。


孔融在太史慈的护卫下,跟随许县使者的车队,从北海郡出发,踏上了前往颍川的路途。


这个消息也飞快的传遍各地。


邺城,袁绍府邸。


“孔融这个老匹夫,还是去许县了。”


袁绍看完手中这封快马加鞭送来的简报后,沉着脸将其撕成了碎片。


他在麾下谋士们面前假装愤怒,实则心里无比惊喜。


许县的天子毕竟是真的,只要孔融没有老糊涂,便能认出来。


若他去了许县,认出真龙天子后,必定会向天下人说明许县天子为真,邺城天子为假,袁绍便有借口发难。


可他若是先来邺城,识破那流民的身份,那袁绍真是百口莫辩。


他的声誉将会跌入谷底,迎接他的将是天下人的指责和谩骂。


袁绍看向一旁的沮授,问道:“处刑袁术的事情准备得怎么样了?”


距离袁术被打入天牢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


袁绍之所以还留着他没杀,就是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动手,好积攒声望。


如今随着孔融要觐见两位天子的消息传开,他等待的机会便来了。


处刑袁术,无疑能让他大肆宣传自己大义灭亲的忠臣名声。


有忠臣的光环加身,即便后面被孔融识破邺城这位天子是假的,也能多一份声名和底气与孔融对峙。


沮授回道:“已经准备妥当了。臣在数日前就命人向外宣传,今日将在北郊对袁术行刑。如今已有不少百姓在刑场围观,只等主公过去行刑。”


作为大义灭亲的忠臣,袁绍肯定是要亲自到百姓面前露面,并担任监斩官。


这样能让他大义灭亲的美名得到最大化宣传。


“嗯,那便走吧。”袁绍起身,背负双手向府外走去,“我去送他最后一程,也让他成全了我的名声。”


……


邺城北郊,行刑场。


此时行刑场周围聚满了百姓。


密密麻麻,多达上万人。


“怎么这么多人啊……”


刘协感受着四周百姓们投来的热切目光,心里微微有些激动。


他还是第一次在这么多百姓面前露面。


之前参加祭祀活动,来的百姓虽然多,但远没有今天这么多,这回感觉全城的百姓都来了。


原本非必要的场合,袁绍绝不会让刘协出宫。


但随着孔融鉴别天子真伪的事件发生,他必须把刘协拉出来让百姓们看看。


瞧瞧这幅皮囊,瞧瞧这细皮嫩肉的,瞧瞧这长相,这不是天子又能是谁?


同时,袁绍还可以通过处斩袁术,来展现出自己对天子的忠诚,让外界指责他挟持天子的声音小一些。


可谓是一举两得。


“袁绍这作秀手法,真是如火纯青啊。今日过后,谁不知道他袁本初大义灭亲,是大大的忠臣。”刘协心中感慨。


看了看四周,发现许多熟悉的面孔都到了。


审配、田丰、许攸、郭图等,还有袁熙袁尚这两个怨种兄弟。


郭嘉站在袁尚身后,显得毫不起眼。


贾诩则与袁熙说说笑笑,看起来十分熟络。


通过暗中观察,刘协发现袁熙和袁尚两兄弟离得那么近,结果大半天过去,居然彼此一句话都不说。


不用多说,这是郭嘉一手造成的。


现在有了贾诩的加入,日后两兄弟之间的隔阂只怕会更深,直到最终彻底爆发。


“就是不知道贾诩该怎么煽动袁熙弑父?”


刘协看着和袁熙有说有笑的贾诩,心中暗道这家伙的演技也很是精湛。


没多久,一阵喧闹声传来。


只见一队士卒将人群从中分开,袁绍骑着高头大马而来。


在他身后,还有一辆押着袁术的囚车。


百姓一看,顿时沸腾了起来。


“袁术!囚车里的就是僭越称帝的袁术!”


“这就是袁术?怎么是这般模样,尖嘴猴腮哪有半点帝王相。”


“袁术逆贼在天子面前顿时相形见绌。”


“大将军亲自督斩手足兄弟,如此大义灭亲,当真是令人钦佩!”


“大将军讨伐董卓,迎回落难天子,如今大义灭亲,实乃汉室忠臣,天下楷模!”


围观的百姓,在有心人刻意带的风向之下,开始议论纷纷。


有辱骂和嘲讽袁术的,有盛赞袁术和天子一比相形见绌的,但更多的则是对袁绍的称赞。


袁绍押送囚车入场后,第一时间来到刘协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大礼,随后朗声道:“陛下,逆贼袁术已经押至刑场!”


刘协明白袁绍的这场作秀已经开始了,自己只需好好配合。


于是面带微笑,按照事先定好的台词说道:“大将军辛苦了,坐下与朕一同观刑。”


袁绍摇了摇头,故意很大声的说道:“陛下,臣有一不情之请。希望陛下能准许臣来主持此刑!”


刘协假装吃惊,“大将军主刑?这不太妥当吧,他毕竟是你的手足兄弟。依朕之见,还是让他人代为主持。”


袁绍长叹一声,声音无比沉痛:“谢陛下体恤。这逆贼虽是臣的手足兄弟,素来与臣关系和睦。


可他大逆不道僭越称帝,犯十恶不赦之罪!臣岂能因手足之情而容忍?请陛下准许臣主持此刑,以这逆贼之血,洗涮我袁氏的耻辱!”


袁绍说完,竟直挺挺的跪在地上。


刘协吓了一跳,你怎么不按剧本来啊!


剧本里可没有你下跪的这一幕。


玛德,真能演啊。


刘协都有些佩服袁绍了,为了演好这一处戏,以他那高傲的性格,竟然对自己下跪。


台下围观的百姓们,听到袁绍字字忠心的肺腑之言,又看他下跪求斩袁术,顿时纷纷动容。


“大将军真乃大汉忠臣!”


“虽为兄弟,但一个乃悖逆之臣,一个却忠心耿耿,差距当真是巨大。”


“这逆贼拖累了大将军的名声啊。”


“袁氏出了这等败类,真是家门不幸啊。”


“好在还有大将军这等忠臣,不然袁氏四世三公的百年声名,真要毁在这逆贼手上了。”


刘协听着这些被煽动起来的议论声,心知火候差不多了,假装一脸感动的说道:“大将军之忠心日月可鉴,那便由大将军来主持此刑,洗刷袁氏的屈辱。”


“谢陛下恩典!”袁绍谢恩之后,转身当着所有百姓的面,大袖一挥:“押逆贼袁术上台!”


随着他一声令下,袁术很快便被押上了刑台。


袁绍冷冷的看着袁术:“袁术!你僭越称帝,倒行逆施,罪无可恕!如今可知悔改?”


袁术神色木然的跪在地上,尽管在牢中并没有遭受虐待。


可牢狱里的生活对于他这个自小便养尊处优的贵胄子弟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如今的他看起来无比憔悴,须发凌乱,浑身污垢,整个人几乎瘦脱了相。


面对袁绍的诘问,袁术轻蔑一笑:“朕乃天子!”


“今日朕即便身死,亦是亡国之君!”


“不是袁本初你这小婢养的口中的逆贼!”


死到临头,袁术没有丝毫畏惧,面对袁绍之时,言语之间依然充满了骄傲与自负。


“放肆!”袁绍勃然大怒,厉声道:“我袁氏四世三公,世受大汉国恩,怎会出现你这等乱臣贼子!你死后又有何颜面去见大汉历代先帝以及我袁氏先祖!”


“来人,行刑!”


作秀之后,一名身着红衣、手持鬼头大刀的刽子手走上前来。


眼见死亡来临,袁术拼尽力气大声喊道:“慢着!朕还有最后一个要求!”


袁绍冷冷道:“什么要求?”


袁术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咽了口口水:“朕……要喝一碗蜜水。”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是一愣。


刘协疯狂上扬的嘴角比AK还难压。


不愧是蜜水大帝啊,临死之前竟然还要喝一碗蜜水。


袁绍也没料袁术竟会提出这么离谱的要求,本想直接拒绝,但看见眼前袁术这般凄惨的模样时,又忍不住动了一分恻隐之心。


毕竟只是一碗蜜水而已。


刘协很会察言观色,当即开口:“大将军,将死之人,便满足他这一要求吧。”


“陛下仁慈。”袁绍挥了挥手,命人去找蜜水。


没多久,便有一名士卒端着一碗蜜水过来。


袁术细细的将蜜水喝完,有些贪婪和不舍地舔了舔嘴唇,随后长舒一口气,再无留恋。


“动手吧!”


刽子手高举大刀。


袁术抬起头,目光从台下密密麻麻的百姓头顶上掠过,从远处的青山上掠过,看向远处天际。


天空晴朗,万里无云。


真是个死人的好日子。


“嗤——!”


大刀落下


鲜血喷涌。


袁术的无头尸身倒在地上,头颅滚滚,跌落在尘土之中,眼中已然没有了神采。


随着袁术的头颅落地,台下百姓们顿时欢呼雀跃,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叫好声。


“杀的好——!”


“心疼大将军,为全忠义,不得不大义灭亲。”


“大将军当真是大汉股肱之臣啊。”


赞美和欢呼如浪潮一般涌向袁绍,他成为了全场最为瞩目的焦点。


大义灭亲的大汉忠臣,实至名归!


刘协静静地看着享受万众瞩目和欢呼的袁绍,又看了看地上那颗沾着尘土,无人问津的人头,眼帘微微低垂。


“这就是失败者的下场。”


成功者享受一切,失败者只能跌落尘埃。


如此残酷,又如此现实。


他不想当这样的失败者。


待众人欢呼声稍稍平息之后,袁绍走到刘协身前道:“陛下,逆贼袁术已经伏诛!”


刘协忙不迭地道:“好,好!那尸身就交由大将军自行处置吧,朕先回宫了。”


说完最后一句台词,刘协便登上龙辇,在张郃高览以及一众禁军的护送下,离开了刑场。


“大将军,袁术尸身如何处置?”审配问道。


袁绍看了一眼袁术的尸体和头颅,随意说道:“就在城外找个地方安葬吧,不用葬入袁氏祖坟。”


审配点头应下。


袁绍一边笑着向百姓们挥手致意,一边想着心事。


“我杀了袁术,这大义灭亲的行为,毫不亚于当年孔融和其兄其母争死之举。有了这份声望,我又何惧于他?”


袁绍现在的心情很好,孔融声名威重,可他同样如此。


即便到时候被孔融识破他假立天子又如何?


他就不信单单凭孔融一句话,就能让天下人信服,就能让他辛苦积累的声名扫地!


……


与此同时,远在颍川,孔融的马车缓缓驶入了许县。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