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假皇帝开始纳妃长生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9章 测灵大典(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正永十二年,二月初五。


陛下在此颁布了一个特殊的圣旨,举行“测灵大典”!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下有仙,朕亦得之。然天下黎民乃朕之子民,朕亦有心教之。】


【然天道五十,遁去其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修仙者,需身负灵根,无灵根者,终生与仙无缘。】


【为此,朕特意举办测灵大典,凡京畿区域内,年纪在五岁至十六岁之间孩童,均可前往尚武司登记,择日举办测灵大典!】


【无论朝廷百官、皇亲国戚、黎民百姓、贩夫走卒者,均有资格参与测灵大典!】


【凡通过测灵大典之人,均由朝廷出资培养,为我大虞护卫,亦为修仙之人!】


【钦此!!!】


当这道圣旨从司礼监发出去之后,当即就仿佛在平静的水潭中扔下了一颗高爆炸弹,顷刻间就掀起了狂风巨浪。


“测、测灵大典!”


“陛、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陛下要公布修真之法?!”


“陛、陛下圣明啊!”


“不愧是古往今来第一圣明君主啊!”


“快、快去通知族人,将族中孩童全都带来京城!”


“测灵大典……灵根,不知道我会不会有灵根?”


“可惜了!我儿子都已经过了十六岁,不知……”


“圣旨只言明了京畿区域,那其他州郡……”


“我、我儿子也能去参加测灵大典?太、太好了!”


“皇上圣明啊!只、只要我儿子有了那什么灵根,就能一步登天啊!”


“这比科举还要容易啊……”


一时间,上到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下到黎民百姓、贩夫走卒,都在讨论这件事。


短短半天时间,尚武司各处据点就已经挤满了前来报名登记的人。


有的人甚至还想着浑水摸鱼,将年纪已大的人塞进来,可惜却都被乱棍打出。


一时间,整个京城、周边县城、乡村,甚至是周围的州郡都闻风而动,无数人都朝着京城赶来。


短短几天时间,京城各处人满为患,消息满天飞。


甚至于,这个圣旨的内容,还在以飞快的速度朝着其他州郡传去,无数人都在议论着。


内阁。


几个阁臣根本没有心思办公,全都聚在一起面面相觑,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他们还在维持朝廷、维持南方打仗,没想到陛下突然搞了个这么大的事情出来。


一时间,几人都有些懵逼。


最终,还是老成的卢向清率先道:“诸位同僚,不知你们对陛下这件事怎么看?”


话音刚落,郑玄岳便率先道:“子不语怪力乱神,修仙之事……老夫持怀疑态度!”


“陛下圣旨言明,一旦查明有灵根,便由朝廷供养,甚至可以入朝为官,此事……实在荒唐!”


“十年寒窗苦读,怎么会被一个劳什子灵根给压了下来……”


卢向清率先摇头道:“郑老,此世确有修仙之人,老夫曾亲眼所见。”


“这……”


郑玄岳愣住了,一时间三观颠覆,有些无法相信。


读书人寒窗苦读十余年,竟然不如一个身负灵根的孩童,这……


卢向清望向了王安世道:“不知王大人,有何意见?”


王安世表现得很镇定,开口道:“陛下既然已经下了圣旨,我等就算是再反对亦无可奈何。”


“当务之急,想要做好测灵大典的准备工作和善后工作。”


“据下官所知,凡人身负灵根者万中无一,数量极其稀少。”


“京畿地区普通人能有多少?两百万顶天了,身负灵根者最多也不过两百余人,甚至还会更少。”


“他们想要成长起来,至少需要十余年时间,于朝廷、于天下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


“我等当前要做的,还是要保证南方大军后勤、粮草辎重安稳。”


“徐大人之前的折子已经表明,陈王、天龙寺、还有云梦泽剩下的反贼,已经齐聚徐州,大战……就要开始了!”


王安世的一番话,使得在场几人稍稍松了一口气。


而卢向清却是深深地看了一眼王安世,他,是从哪得知这么多事的?


看来,自己家族也该暗中寻找一些修真之人了。


不知为何,卢向清心里突然冒出来了一个想法。


以后的大虞……要以修真者为主了!


就在这时,一道人影小跑的跑了进来,却是早已不见踪影的蔡大世。


他先是嘿嘿一笑,对着几位阁臣恭敬行礼,随后来到王安世和袁其昌身边,低声道:“王大人、袁大人,陛下有请。”


“陛下?”


王安世神情一动,当即起身道:“陛下相招,下官这就告辞了。”


“好说。”


王安世、袁其昌、蔡大世三人纷纷离开,内阁很快就只剩下了卢向清、郑玄岳、李长峰等人。


郑玄岳奇怪道:“王大人这是要去做什么?”


“不清楚。”


“陛下相招?也许是关于测灵大典之事吧。”


几人低声商议,但明显心不在焉,随后便借口告辞,纷纷返回府中,赶紧召集族中适龄孩童,谆谆教诲,顺便派人去尚武司登记一番。


有的人谁知写信给了远在他地的族人,让他们迅速带着适龄孩童赶往京城。


而在皇宫内,王安世奇怪的问道:“陛下现在招我们去有什么要事?”


袁其昌也是满头雾水摇头道:“下官也不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