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章:“户口减半!”(四千五百字)(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早期的汉武帝凭借着文景两朝积累下的财富,再加上其本人的雄才大略与提拔众多贤人良臣的制度。】


【把道家无为的政治思想,改变为以儒家学说为装饰的有为政治思想,统一了朝堂上的态度,加强了皇权的统治。】


画面中,


标注着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的汉朝地图不停闪过。


随后镜头停在了汉武帝时期的疆土图上。


红色的汉土极速扩张!


河套平原、河西走廊、西域各国。


朝鲜、南越、闽越、夜郎、滇等国,通通被红色覆盖!


红色的地图。


向西抵达楼兰,向东设置乐浪!


向北延伸至乌桓,向南吞并到交趾!


相比汉初七十年的疆土,整整扩大一倍!


【对外用兵,扩张疆土,对内兴作,多所创建。】


天幕的画面中,一张张画像不停的出现。


画像的旁边还标注着人物的生平和功绩。


董仲舒、卫青、霍去病,


司马迁、司马相如、唐都、落下闳,


赵过、张骞、李延年。


【汉武帝打造出了历史上第一个军事与文化上的极盛时期!】


天幕上,


本来是正红色的汉土,慢慢变成了一种不详的暗红色。


【但是这种盛世,是以百姓付出“百姓流离,物故者半”“海内虚耗,人口减半”“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而为代价的】


【连年的天灾与干旱让百姓入不敷出】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只感觉一阵眩晕,


手不由自主的扶住额头,


户口减半?


经过秦末的战乱,天下户口锐减到一千六百万余。


阿父、二兄与朕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才让人口恢复到两千五百万余!


就算启儿一朝人口涨了五百万余!


那也只是刚刚到了三千万!


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阿父,我大汉没有二世而亡。


阿父,我大汉可能是五世而亡…


神游天外的刘恒隐约听到有人在大喊大叫,


“陛下晕倒了!”“太医令!快叫太医令!”


最后一刻,脑海里突然转过一个念头,


阿父,我们比暴秦多挺了三世,我们赢了。


……


大汉·景帝时期


长乐宫内一片“热闹喧哗”


“陛下,陛下!你们快拦住陛下!”


王皇后束手无措的看着殿内的一幕,急得直跺脚,一直不停的呼喊着。


而殿内的一众宫女和内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一动不敢动。


大殿内,


刘启挽着袍袖正举着一卷竹简四处挥舞追撵着。


而小短腿的刘彻则是撩起衣摆,正四处腾挪躲闪着。


一边躲闪着势大力沉的竹简,一边大声呼喊着。


“啊啊啊!阿父别打了,别打了!”


刘启一边挥舞着竹简,一边怒声大喝着!


“你这不肖的逆子!朕是怎么跟你说的?”


“善待百姓!善待百姓!你是怎么做的?你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这逆子,气死朕了!”


躲闪着的刘彻不甘示弱的回应道:


“阿父!那是汉武帝刘彻做的事情!跟我现在太子刘彻有什么关系?!”


“你这逆子还敢狡辩!站住!吃乃公一记竹简!”


长乐宫内吵吵闹闹鸡飞狗跳。


大殿外的侍卫们则是眼观鼻,鼻观心。


当做什么都没有听到。


……


大宋·孝宗时期


刚刚宣告决定北伐的赵眘,面色难看的看着底下不停劝说的大臣们。


“陛下!武帝以雄心,外攘夷狄,穷边黩武,天下可是苦其久矣!这乃是用损以持盈!我大宋如今与金人保持安详和泰,不可轻启战端!陛下万不可沽名学武帝啊!


“陛下,自古人主好动干戈、由败而亡者,不可胜数!如今两国正是和平之时!岂能出师无名枉顾大国颜面!”


“陛下!汉武帝承文景之治之余。便枉顾民生,首挑匈奴!随后的十余年间,兵连不断,岁岁调动而无所致!穷兵黩武三十余年,死者无数。民生调弊,苦不堪言!最后虽悔悟自克,而百姓的殁身之恨,已无及矣!望陛下三思啊!”


……


大明·永乐时期


父子四人继续掰扯着


“老大啊…”


朱棣靠着软榻开始苦口婆心,


“元朝如何欺辱华夏你不是不知道,你爷爷高举义旗联合天下有志之士推翻了他们!洪武初期,咱们老朱家也才刚刚开创,但你爷爷为了咱们子孙,硬着头皮灭了北元!”


朱棣看着天幕,神色追往。随后脸色一板:


“而咱!也是为了后世子孙!”


“这帮子草原人,总是变着法的跟咱们过不去!”


“匈奴!突厥!辽!金!蒙古!”


“砰!”


朱棣越说越气,狠狠一拍桌子!


身前的哥仨坐在椅子上被吓的一个激灵。


“四夷侵略欺侮,咱就是要扫清这帮虫豸!扫荡犁庭!”


“扫荡犁庭!”


“对!”


那哥俩搭着话给他爹捧哏,但被朱棣狠狠的瞪了一眼!


老子正慷慨激昂呢!你俩捣什么乱?!


这一口气要是没把老大的热血激起来,老子打断你俩的腿!


朱高煦和朱高燧把头一缩,不敢吱声。


“爹,您甭搭理他们,您继续。”


朱高炽的小眼神一扫三人,揣着的手臂摇了摇,示意他爹继续。


完了,没感动住。


朱棣看着他油盐不进还手捏钱袋子的大儿子,硬着头皮继续说道:


“老大,咱也是为了后世子孙啊,北边的那群家伙还没死绝呢,此时不出兵征伐,天下就不会安定,你别忘了,咱们修养,他们也会修养!”


“万一后世有想像咱这么做的,但又没咱这个能力!那你的那些钱不还是打了水漂?说不定还会重蹈秦朝的覆辙!”


“你敦厚,喜欢安静,必定能安定天下,不让咱担心!要寻求一个守文之主,还有比太子更好的吗?你俩说说!还有比你大哥更合适的吗?多仁厚的一人啊!”


朱棣大打感情牌,说到最后一指汉王兄弟俩,让他俩也敲敲边鼓,夸夸他们大哥。


朱高燧还好,他爹也没对他开过什么太大的空头支票。


朱高煦可是心里不痛快了,往事涌上心头。


然后就被桌子下朱棣的一脚踢碎往事。


“是……大哥仁厚…我和老三比不过…”


“没错!我跟二哥都没大哥仁厚!”


看着朱高煦那一脸的憋屈,朱高炽是又好气又好笑。


上位的朱棣看着微笑的朱高炽,直起身子大气的说道:


“老大!这些劳苦的事情就由爹来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